跳转到内容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臺大文學院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文学院院馆
类型学院(文学院
地址台北市大安区罗斯福路四段1号
建立日期1945年
隶属国立台湾大学
院长黄慕萱
副院长
  • 徐富昌
  • 李贤中
  • 吴雅凤
  • 朱秋而
网站liberal.ntu.edu.tw
位于傅钟椰林大道后方的文学院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简称台大文学院,为国立台湾大学十一学院之一,于1945年成立,前身为创立于1928年的“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

沿革

[编辑]
文学院人文大楼
  • 1928年,第11任台湾总督上山满之进发布敕令第30号。其中规定:依据“帝国大学令”,设立台北帝国大学。同时发布之敕令第32号中,亦明定帝大设置“文政学部”及“理农学部”。
  • 194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并改制为国立台湾大学。原本之文政学部,即分别设置为“文学院”与“法学院”。文学院下设“中国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三学系。
  • 1947年,“外国文学系”成立。
  • 1949年,“考古人类学系”成立。
  • 1949年,“文科研究所”成立。
  • 1955年,外国文学系改称“外国语文学系”。
  • 1957年,文学院决定自民国45学年度第二学期起,将文科研究所分为“中国文学研究所”、“历史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考古人类学研究所”四所。
  • 1961年,“图书馆学系”成立。
  • 1966年,“外国语文学研究所”成立。
  • 1967年,历史学研究所硕士班分设“一般史组”、“近代史组”、“中国艺术史组”三组。同年,中国文学研究所与历史学研究所设立博士班。
  • 1970年,外国语文学研究所设立博士班。
  • 1976年,文学院撤销外国语文学系语言实习室,改设视听教育馆。
  • 1980年,“图书馆学研究所”成立。
  • 1982年,考古人类学系改称“人类学系”。
  • 1983年,“语文中心”成立,分置“外国语文组”、“中国语文组”两组。
  • 1985年,哲学研究所设立博士班。
  • 1988年,历史学研究所之一般史组、近代史组合并。
  • 1989年,图书馆学研究所设立博士班。同年,历史学研究所之中国艺术史组,独立为“艺术史研究所”。
  • 1994年,“日本语文学系”成立。同年,“语言学研究所”成立。
  • 1995年,“戏剧研究所”成立。同年,“佛学研究中心”成立;“佛学网络数据库”亦建立。
  • 1996年,“音乐学研究所”成立。
  • 1997年,人类学研究所设立博士班。
  • 1997年,文学院接办原斯坦福大学主办之美国各大学中国语文联合研习所。
  • 1998年,图书馆学系改称“图书资讯学系”。
  • 1999年,“戏剧学系”成立。同年,文学院将美国各大学中国语文联合研习所改隶语文中心,其名为“国际华语研习所”。1999年10月,佛学网络数据库改称“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
  • 2000年,艺术史研究所设立博士班。
  • 2002年,语言学研究所设立博士班。
  • 2003年,日本语文学系设立硕士班。同年,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改由图书馆接办。
  • 2004年,“台湾文学研究所”成立。
  • 2009年,受国立台湾大学数位人文中心支援下,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再由文学院接办。
  • 2010年,台湾文学研究所设立博士班。
  • 2011年,视听教育馆改称“外语教学暨资源中心”。同年,“华语教学硕士学位学程”设立,“太平洋研究中心”与“台湾研究中心”亦成立。
  • 2012年,“翻译硕士学位学程”设立。
  • 2018年,佛学数位图书馆暨博物馆再由图书馆接办。
  • 2019年1月7日,文学院人文大楼开始兴建。

院长与副院长

[编辑]

中国文学系

[编辑]
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历史学系,皆位于校总区之文学院内。该栋建物之门牌编码为M5。

  日治时期昭和3年(公元1928年;民国17年),日本政府在台湾成立台北帝国大学,设文政、理农二学部。次年,文政学部“文学科”增设“东洋文学讲座”,以中国文学为主要讲授内容,此即本系之前身。久保得二先生为本讲座之首任教授,神田喜一郎先生为助教授,二人于昭和4年(公元1929年;民国18年)年4月先后到任。昭和9年(公元1934年;民国23年)6月,久保得二先生因脑溢血病逝台北寓所。同年11月,神田喜一郎先生升任讲座教授,以迄中日战争结束。昭和10年(公元1935年;民国24年)另聘原田季清先生为本讲座讲师,后于昭和14年(公元1939年;民国28年)升任助教授,至昭和17年(公元1942年;民国31)年退任。此外,昭和11年(公元1936年;民国25年)12月曾聘请东京帝国大学盐谷温先生来台讲学一个月。

       东洋文学讲座之必修课程中,与中国文学相关者,初期有“东洋文学概论”、“东洋文学史”、“东洋文学讲读及演习”等,昭和六年(公元1931年;民国20年)以后有“东洋文学普通讲义”、“东洋文学特殊讲义”、“东洋文学讲读及演习”等。然此类课程犹未及全部必修课程学分之半数,可见就研读中国文学之领域而言,本讲座之课程尚未臻完备。此时期主修“东洋文学”之学生亦少,台籍毕业生前后仅田大熊、吴守礼、黄得时三人而已。唯久保与神田二先生均为日本著名汉学家,久保先生在台任教期间曾筹组“南雅诗社”,创作大量汉诗汉文;神田先生在台亦有丰硕之研究成果。凡此皆为中日学术交流史写下奇异之一页。久保先生逝世之后,其在台藏书由台北帝国大学购入,成立“久保文库”,其中颇多与中国文学有关之古籍,尤多戏曲善本。又神田先生曾参与购入福州龚氏藏书三万余册,成立“乌石山房文库”,其中多四部古籍。此二文库之图书今藏于台湾大学图书馆特藏组,仍经常为校内师生及海内外学者所参考利用。

       昭和20年(公元1945年;民国34年),台湾、澎湖等归还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台北帝国大学,初拟改名“国立台北大学”,后定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国立台湾大学依我国学制,将原各“学部”改称“学院”,文政学部分为文学及法学两学院,“科”改称“系”。文学院初设中国文学系、历史学系、哲学系三系,本系由此乃正式成立。唯当时百废待兴,乃由中国国立北京大学中国语文学系教授、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魏建功先生代为邀聘教员,参与规划。民国36年底至37年中(公元1947年至1948年)由许寿裳、乔大壮二先生相继担任系主任,二先生旋相继去世。民国37年(公元1948年)8月,台静农先生出任系主任,其后主持系务长达二十年,对本系之稳定与发展贡献甚钜。民国46年(公元1957年),本系设立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班,民国56年(公元1967年)复增设博士班。民国61年(公元1972年)又于本校夜间部增设中国文学系,民国86年(公元1997年)夜间部改制为进修学士班,此于民国96年(公元2007年)起停招。民国97年(公元2008年)成立“国际学生学士班”,采小班菁英式教学,提供有志于华语文及汉学研究之外籍学生良好的学习环境。

       本系在民国34(公元1945年)成立之初,聘吴守礼、黄得时二先生为副教授,延续部分原台北帝国大学之学风。民国35年(公元1936年)起,魏建功、许寿裳、乔大壮、台静农等学者相继由中国大陆来台讲学,裴溥言、廖蔚卿、金祥恒诸先生先后受聘为助教,本系乃得接续中国大陆中国文学系之学术传统。民国37年(公元1948年)以后,戴君仁、洪炎秋、刘仲阮、毛子水、董作宾、董同龢、孙云遐、史次耘、王叔岷、屈万里、何定生、牟润孙、李孝定、蒋复璁、张敬等望重士林的先生陆续至系任教。诸先生学问各有专精,因得以让本系在各个领域均有所发展,为本系草创时期奠定良好基础。本系作为全国最早奠立的中国文学系,早已具备学科综合、领域完整的特色,形成了本系办学的优势。

       国立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作为全国第一个成立的中文系,在七十余年的历史中,一方面接受中国大陆来台学者所承续的国学传统,一方面也因为民国六、七零年代以后快速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逐步发展出在地特色。在研究上,植基于坚实的文献解读、背景探究,同时能进一步向跨领域的区域研究或文化研究拓展迈进;在教学上,则以厚植文本诠释能力,强化语文分析与应用能力,培育具有丰厚文化素养的博雅之士为目标。

外国语文学系

[编辑]

历史学系

[编辑]

国立台湾大学历史学系,前身系1928年所创立之“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史学科”。是系为台湾历史最悠久之具现代化的史学教学和研究单位,亦为今日台湾历史学界之学术研究重镇。自1974年起,其开始出版《台大历史学报》,以供历史研究者来发表各自之研究成果,影响台湾学术界深远。

哲学系

[编辑]

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是台湾历史最悠久之哲学教育与哲学研究单位。前身系1928年所创立之“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哲学科”。今日,其设立宗旨在于培养品学兼备的哲学专业人才,以进而关怀他人与服务社会。是系每年会出版两期之《国立台湾大学哲学论评》,以供哲学研究者来发表其学术成果;亦与文学院中其他系所来共同编辑、出版《台大文史哲学报》。

知名系友

[编辑]
  • 劳思光:哲学家,中央研究院第24届院士。
  • 锺彩钧: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所长。
  • 王晓波:政治评论员。
  • 邱义仁:政治家。曾任国家安全会议秘书长、行政院副院长。
  • 孙效智: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 林鸿信:台湾神学院院长。
  • 林照田: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 朱建民:华梵大学校长。
  • 妙慧法师:人间佛教读书会总部主任。
  • 郭蕙玉:台新票券金融公司董事长。
  • 伍至学:华梵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 黄俊威:华梵大学东方人文思想研究所所长。
  • 邝锦伦:东海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 游淙祺:国立中山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
  • 尤惠贞:南华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 林安梧:慈济大学宗教与人文研究所所长。
  • 洪裕宏:国立阳明大学心智哲学研究所所长。
  • 赖贤宗:国立台北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
  • 戴华:国立成功大学人文学中心主任。
  • 龚卓军:国立台南艺术大学艺术创作理论研究所所长。
  • 苏子敬:国立嘉义大学中国文学系系主任。
  • 陈明秀:《台北二一》之监制,该片曾获得第49届亚太影展最佳影片奖。
  • 庄益增:《无米乐》之导演,该片曾获得第4届台湾国际纪录片双年展首奖。
  • 耿一伟:第1任国际剧评人协会(IATC)台湾分会秘书长。
  • 郑丽君:文化部部长。

人类学系

[编辑]

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系,是台湾历史最悠久的考古学人类学之教学研究单位,目前亦是台湾唯一拥有完整的人类学学士班、硕士班、博士班之教育单位。其源自于“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土俗人种学讲座”。虽该讲座并非学科,因此不招收学生,不过其仍在考古学者移川子之藏的主持下,于1935年时,完成重要的民族志著作——《台湾高砂族系统所属之研究》(『台湾高砂族系統所属の研究』)。其成果有目共睹,这为台湾考古人类学研究的日后发展,奠定了重要之基础。而在台北帝国大学改名为国立台湾大学后,该讲座亦被更名为“民族学研究室”,并附属于历史学系之中。1949年时,在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李济的指导下,于台大文学院成立了“考古人类学系”,同时亦接收了民族学研究室的各项资源。
考古人类学系在成立之后,其一方面研究以殷墟为首的中国考古学课题;在另一方面则继承了日治时期以来的台湾考古学传统。是系曾多次组织考古队,以从事圆山遗址十三行遗址等台湾史前遗址的发掘工作;也深入各地调查,以研究台湾原住民的各族文化与生活方式。在1970年代,其参加浊大计划等学术工程,并伴随新考古学等考古学理论引进台湾后,至今日,依然为台湾的考古学、人类学之教学研究而黾勉从事。

知名系友

[编辑]
  • 张光直:考古学家、人类学家,中央研究院第10届院士。曾任哈佛大学人类学系系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
  • 李亦园:人类学家,中央研究院第15届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亦曾筹设国立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并担任该院之首任院长。
  • 黄树民:人类学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 臧振华:考古学家,中央研究院第30届院士。曾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 黄应贵:人类学家。曾任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所长。

图书资讯学系

[编辑]

国立台湾大学图书资讯学系,设立于1961年,先后于1980年、1989年设立硕士班与博士班,为国内第一个完整之图书馆学教育场所。为充分反应时代发展之趋势,遂于1998年正式更名为图书资讯学系。本系教学与研究范畴在基础的“图书馆学”之外,更进一步扩展至“资讯科学”、“教学科技”和“知识管理”等相关领域。本系之教育与研究,以资讯内涵为重点,以资讯服务为依归,在配合政府发展资讯建设之政策上,实扮演举足轻重之角色。

知名系友

[编辑]
  • 邹开莲:Oath 亚太区董事总经理、Yahoo!亚洲区资深副总裁、前Yahoo!奇摩总经理。
  • 黄丽姿:国泰金董事长蔡宏图夫人。
  • 曾淑贤:现任国家图书馆馆长。
  • 林秋燕:现任国家发展委员会档案管理局局长。
  • 马西屏:记者、作家、政治评论员。
  • 周宇廷:现任大舆地图出版社社长。
  • 黄明明:公共电视台主播。
  • 汪用和:台湾电视新闻女主播。现为Yahoo TV《爸妈有事吗?》主持人。

日本语文学系

[编辑]
日本语文学系、华语教学硕士学位学程,位于校总区之校史馆(旧总图书馆)内。该馆之门牌编码为M3。

国立台湾大学日本语文学系,成立于1994年,是台湾国立大学中首设日文学系者。目的是为培养学生学习、研究日本语文之能力,以进而造就日本语文专业人才。为延续且落实学士班之教育目标,培养具专业日文素养及国际观之多元人才,其于2003年设立硕士班。

戏剧学系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李东华著,《光复初期台大校史研究(1945—1950)》,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4年。
  • 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编,《国立台湾大学文学院院史稿(1928—2008)》,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8年。
  • 项洁主编,《国立台湾大学校史稿(1928—2004)》,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05年。
  • 吴密察、柯庆明、叶国良主编,《国立台湾大学校史稿(1928—2012)》,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出版中心,2013年。
  • 欧素瑛著,《传承与创新:战后初期台湾大学的再出发(1945—1950)》,台北市:台湾书房,2012年。
  • 欧素瑛著,《台北帝国大学与近代台湾学术的奠定》,台北市: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出版中心,2020年。

注释

[编辑]

参见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