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颈滨鹬
红颈滨鹬 | |
---|---|
冬季外观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鸟纲 Aves |
目: | 鸻形目 Charadriiformes |
科: | 鹬科 Scolopacidae |
属: | 滨鹬属 Calidris |
种: | 红颈滨鹬 C. ruficollis
|
二名法 | |
Calidris ruficollis | |
C. ruficollis分布范围 估计范围 繁殖区域 度冬区域
| |
异名 | |
Erolia ruficollis |
红颈滨鹬(学名:Calidris ruficollis)又名红胸滨鹬,为鹬科滨鹬属的一种鸟类。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内蒙古、华东、西至青海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西伯利亚。[2]
分类
[编辑]属名来自古希腊语 kalidris 或 skalidris,这是亚里士多德用来形容一些灰色水边鸟类的词语。种小名 ruficollis 来自拉丁语 rufus,意为"红色"和 collum,意为"颈部"。[3]
描述
[编辑]这些鸟是最小的涉禽之一,非常类似于小滨鹬,Calidris minuta,过去曾被认为与其为同一物种。红颈滨鹬的体型较小,细长的深色喙,深色的腿部以及快速的动作使其与所有其他涉禽区别开来,除了那些同样深色腿的小型鹬。其体长约为13—17 cm(5.1—6.7英寸),翼展为28—37 cm(11—15英寸),体重为21—51 g(0.74—1.80 oz)。[4] 它可以通过其精细的喙尖、无蹼的脚趾以及较长的初级飞羽与西滨鹬和半蹼滨鹬在所有羽毛状态下区别开来。
繁殖期成鸟拥有无斑的橙色胸部,下方有深色标记,背部有一个白色的V形标记。在冬季羽毛状态下,辨认较为困难,尽管其腿部较短,翅膀较长,相较于小滨鹬。幼鸟的背部羽毛对比更强,并且背部的白线较弱。其叫声是一种沙哑的"stit"声。
分布与栖地
[编辑]红颈滨鹬是强烈的迁徙性鸟类,繁殖于东欧亚大陆的北极沿岸地区,非繁殖季节时分布于东南亚和澳大拉西亚,南至塔斯马尼亚和新西兰。它们是西欧洲的稀有迷鸟,多数纪录来自爱尔兰。它们经常出现在西阿拉斯加,偶尔也出现在美洲的其他地方。
行为
[编辑]红颈滨鹬非常群居,会在非繁殖区域与其他小型滨鹬属(Calidris) 涉禽,如尖尾滨鹬和弯嘴滨鹬一起成群活动。
繁殖
[编辑]其繁殖栖地为冻原。它们在地面筑巢,并于春季到夏季进行繁殖。
饮食
[编辑]它们在湿草地和软泥中觅食,主要依靠视觉拾取食物。在非繁殖栖地,它们在潮间带泥滩和淡水湖的泥泞边缘觅食。其主要食物为昆虫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
图库
[编辑]-
进食
-
夏季羽
-
-
进食
-
红颈滨鹬
-
非繁殖羽, 埃尔斯米尔湖, 新西兰.
参考文献
[编辑]- ^ Calidris ruficollis.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5. [24 January 2016].
- ^ 2.0 2.1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红颈滨鹬.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Jobling, James A. The Helm 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rd Names. London: Christopher Helm. 2010: 84, 341. ISBN 978-1-4081-2501-4.
- ^ Dunning, John B. Jr. (编). CRC Handbook of Avian Body Masses. CRC Press. 1992. ISBN 978-0-8493-4258-5.
这是一篇鸻形目相关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