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代战机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3年1月25日) |
第二代战机是问世于1950年代末,以涡轮喷射发动机为动力来源,追求高空、高速,并且装备了雷达和空对空导弹的战斗机;代表性的第二代战机包括美国的F-104、F-105,前苏联的米格-21,以及法国的幻象3型等型。
技术特点
[编辑]雷达在第二代战斗机上开始普遍使用,空对空导弹成为机炮的另外一种选择,对于导弹技术与可靠度的过于信赖,导致部分第二代到第三代的机种舍弃固定武装,完全采用导弹的武装方向,而像是英国甚至一度打算以地对空导弹全面取代有人战斗机的呼声,这些思维都在服役的过程与区域冲突中得到验证,结果却让工程师发现导弹的不可靠性,使得这类思维后来得以修正。
第二代战斗机的发展路线延续第一代强调速度,实用升限以及操作高度等方面,尤其是最大飞行速度从次音速,经过超音速,一直到两马赫的范围,这让这个时期的战机陆续出现了极端设计,例如作为高速却短腿的拦截机F-104、MiG-21(后来证明它更适合缠斗),甚至往后准备作为B-70护航机的XF-108,其发展的经验主要都来自此一时期。
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后燃器在这个阶段开始成为战斗机必要的装备,空气动力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也逐渐广泛采用。除了增加后掠翼的角度以外,三角翼与几何可变翼是另外两类新型态的高速飞行机翼设计。而另外一项关键性的突破是机身采用面积律的理论来设计。这项成果首先运用在YF-102的原型机设计上,使得这架飞机能够突破穿音速阶段的阻力限制而跻身超音速飞机之列。
第二代战斗机发展时期的有一种武器的发展大幅度改变,许多国家的战略以及部队的编装,那就是核子武器小型化,形成可以由战斗机携带的战术性核子武器。由于战斗机体型的飞机都可以使用核子武器对付地面目标,这种低数量、高摧毁力的发展,刺激许多国家强化战斗机的拦截能力以及加深使用导弹,以提早击落携带核子武器的飞机的做法,使得拥有小型核子武器生产、部署与投执能力的国家的战略与战术方向有了很大的变化。
这两条发展路线最终整合成多用途战机,以美国的F-4幽灵II战斗机为第三代战机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