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化普乐·罗睺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瓦爾樸拉·羅睺羅
瓦尔朴拉·罗睺罗
化普乐·罗睺罗
个人资料
出生1907年5月9日
逝世1997年9月18日(1997岁—09—18)(90岁)
宗教信仰佛教
国籍斯里兰卡

化普乐·罗睺罗博士(英语:Walpola Rahula Thero;1907年5月9日—1997年9月18日),又译为瓦尔朴拉·罗睺罗,斯里兰卡的佛教僧侣、学者和作家。在1964年,他成为西方世界第一位持有教授职位的比丘教授,担任西北大学历史学宗教学教授。[1] 他曾担任维迪约迪耶学院的副校长职务。他以英文、法文和僧伽罗语广泛著述有关佛教的著作。他所著的《佛陀的启示 What the Buddha Taught》一书介绍了上座部佛教。

生平

[编辑]

他于1907年出生在斯里兰卡南部的一个小村庄瓦尔朴拉。十三岁时,他出家为僧。他学习不同的语言,包括僧伽罗语、巴利语、梵语。同时亦学习佛教、历史和哲学。同年,他在维迪约迪耶学院锡兰大学接受教育,期间结识了E.F.C. Ludowyk、G.P. Malalasekera、E.W. Adikaram等学者。1950年时,他前往法国巴黎索邦大学学习大乘佛教,学期结束后,他成为维迪约迪耶学院的副校长。他以社会主义观点而闻名,并认为僧侣有责任在引导人们的政治意识方面发挥作用。他的著作《比丘的传承》是佛教民族主义运动中的强有力声音。在1956年,该运动影响了所罗门·班达拉奈克的选举胜利。由于与当时政府的政治分歧,他在1969年离开了维迪约达大学。此后,他返回西方,在欧洲的许多学术机构工作。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返回斯里兰卡,居住在科特新议会附近的寺庙,直到去世。[2]

学历

[编辑]

罗睺罗就读于锡兰大学(现称为佩拉德尼亚大学),获得伦敦大学的荣誉学士学位,后来以撰写有关斯里兰卡佛教历史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随后,他前往加尔各答大学学习印度哲学,并在索邦大学深造研究大乘佛教。1950年代末期,他在索邦大学完成了《佛陀的启示》一书,这是一本广泛阅读且极具影响力的佛教入门著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 [3][4]

罗睺罗是第一位成为西方大学教授的佛教僧侣。当他担任历史和宗教文学教授时,美国还没有上座部佛教寺庙。他后来成为名誉教授。罗睺罗还在美国的其他几所大学拥有教职。他曾担任斯沃斯莫尔学院的客座讲师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学院讲座教授。他在1964年成为维迪约迪耶学院的副校长。他后来在鼓励美国成立第一座上座部佛教寺庙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寺庙就是位于华盛顿特区的Buddhist Vihara。

罗睺罗一生获得了多个荣誉头衔。其中最高的荣誉头衔是“Tripitakavagisvaracarya”(佛教经典最高大师),于1965年由斯里兰卡的僧伽会议(Sri Kalyapi Samagri Sangha-sabha)授予,并赋予“Sri”(尊贵)的称号,这是斯里兰卡仅有两三位学者拥有的头衔。他还获得了缅甸颁发的“Aggamaha Panditha”头衔。

著作

[编辑]

罗睺罗广泛撰写了关于上座部佛教的著作。除了他世界知名的著作《佛陀的启示》,他还发表了大量关于佛教的论文。他所著的书籍包括《斯里兰卡佛教史》、《比丘的传承》、《禅与公牛的驯服》以及《Le Compendium de la Super Doctrine》(法文)。[5]

参看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Gunawardana, C. A. Encyclopedia of Sri Lanka. New Delhi: Sterlin Publishers Privet Limited. 2003: 242. ISBN 81-207-2536-0 (英语). He (Walpola Rahula Thero) was the first Buddhist monk to occupy a professorial chair in a western university -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in Chicago 
  2. ^ 古纳达萨·李亚纳格. 羅睺羅傳. 佛教智慧中心. 1995年: 382. 
  3. ^ Anderson 2001,第197页.
  4. ^ Gimello 2004,第240-241页.
  5. ^ 徐远和. 第十一章. 東方哲學史. 中国大陆: 人民出版社. 2010年12月: 133–135. ISBN 978-7-01-008306-3 (中文(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