鼗
外观
(重定向自波浪鼓)
此条目没有列出任何参考或来源。 (2022年5月31日) |
鞀(拼音:táo,注音:ㄊㄠˊ,粤拼:tou4),又作鞉、鼗,又称鼗鼓、鼗鼓、手摇鼓、波浪鼓、博郎鼓,是传统鼓,见于东亚文化圈、南亚文化圈部分地区、南美洲等有不同的种类、大小,其历史可追溯至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打击乐器。鼓的外圈有对称的2个小鼓锤;鼓下有木柄,手左右摇摆,2个小鼓锤左右打击鼓面发声。一根木柱为柄,双耳系有绳。有单个或多个等组合。
东亚
[编辑]《广韵》鼗大者谓之麻,小者谓之料。又小鼓著柄者。《书·益稷》下管鼗鼓。《周礼·春官·大司乐》靁鼓,靁鼗,地上之圜丘奏之。灵鼓,灵鼗,泽中之方丘奏之。路鼓,路鼗,宗庙之中奏之。又《礼·王制》天子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
单个式的鼗称为波浪鼓或拨浪鼓,鼓面约一掌大至直径八九寸,绳上各穿有弹丸大小木珠1颗作为鼓锤,是中国近代卖布小贩的标志,也是东亚传统儿童玩具。
双鼓式的鼗称为货郎鼓,较小的在上,较大的在下,鼓上加铁圈,中系一个云锣儿,圈左右系锤儿,手摇时锣鼓齐鸣,声音动听,是中国近代挑担子卖针线的人的响器。
南亚
[编辑]南亚手摇鼗由两个人头盖骨黏合而成,是当地传统宗教如印度教、苯教、藏传佛教等的法器。
这是一篇关于乐器或乐器制作的小作品。您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