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无双宫

坐标51°21′16″N 00°14′18″W / 51.35444°N 0.23833°W / 51.35444; -0.23833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楠萨奇宫
无双宫
Nonsuch Palace
约里斯·赫夫纳格尔于1568年绘制的无双宫,现藏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约里斯·赫夫纳格尔英语Joris Hoefnagel于1568年绘制的无双宫,现藏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
概要
状态已拆除
类型皇家宫殿
建筑风格都铎式建筑
地点英国萨里郡埃普瑟姆和尤厄尔英语Epsom and Ewell
坐标51°21′16″N 00°14′18″W / 51.35444°N 0.23833°W / 51.35444; -0.23833
起造1538年4月22日
关闭1682年
所有者亨利八世玛丽一世第19代阿伦德尔伯爵,亨利·弗兹阿伦[*]托马斯·普莱德[*]
官方名称Nonsuch Palace, its formal gardens and associated remains, and Cuddington medieval settlement
评定时间1969年11月10日
参考编码1017998
地图
地图

无双宫[a](英语:Nonsuch Palace)是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38年为庆祝其登基30周年和爱德华王子出生而下令建造的宫殿,位于伦敦南郊萨里郡。无双宫在建造时以超越其他宫殿为目标,采用大量繁复的设计与装饰,因此而得名。作为都铎式建筑的代表,它将文艺复兴建筑风格带入英国,于16世纪至17世纪闻名一时,但在英格兰内战后失修并屡次易手,最终在转至第一代克里夫兰女公爵芭芭拉·帕门尔名下后于1682年起逐步拆除,建筑材料被变卖。现今宫殿遗址列入在册古迹,周围的鹿园改为公园。

历史[编辑]

英格兰宗教改革之后,英国国王亨利八世解散的修道院中获取了大量收入[1],希望以宏伟的宫殿来展现王权和威严,因而在1530年代推动了一系列建筑工程。他在约克大主教托马斯·沃尔西失势后将其伦敦居所和乡村别墅没收,分别扩建为怀特霍尔宫汉普敦宫,又在伦敦中心一处医院旧址上兴建了圣詹姆斯宫[2]。为了庆祝登基30周年,加之王室盼望许久的男性继承人爱德华王子于1537年出生,亨利八世于1538年4月22日下令建造一座新宫殿。[3]

宫殿在工程伊始便获名“无双”(Nonesuch),亨利八世以超越欧洲大陆各国的宫殿作为目标,从法国、意大利、荷兰招募了大批工匠[4]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香波尔城堡此时亦在建设中。亨利八世对弗朗索瓦一世抱持竞争心态,两人曾于1520年举行的金帛盛会上大肆攀比;无双宫的设计上因而模仿了香波尔城堡的一些特色,例如建筑角落的塔楼[5][6]。宫殿选址定为临近汉普敦宫的萨里郡卡丁顿英语Cuddington, Surrey,亨利八世计划以此处作为休闲狩猎用的居所。为建造宫殿,整座村庄以及堂区教堂都被拆除,而原本的农田则被栅栏围起,改为用于饲养鹿[7][8]

建设开始不久,亨利八世便失去了对无双宫的兴趣,仅于1545年到访当地一次[9];至1547年他去世时,无双宫仍未完全建成,此时工程开销已超过24,000英镑[10]爱德华六世玛丽一世统治期间均未有对宫殿建设再行投资[11]。玛丽一世因不喜打猎,一度考虑拆除无双宫,后于1556年将其赐予第十二代阿伦德尔伯爵亨利·菲查伦英语Henry Fitzalan, 12th Earl of Arundel。宫殿在阿伦德尔伯爵手中完工,又由其女婿第一代拉姆利男爵约翰·拉姆利英语John Lumley, 1st Baron Lumley继承。两人进一步装修了建筑,还布置了其花园[4];但由于财政困难,拉姆利男爵于1592年将无双宫献于伊丽莎白一世,以换取王室出面来免除其欠下的债务。[12]

此后宫殿长期由王室所有,历经伊丽莎白一世、詹姆斯一世查理一世三代君主。英格兰内战爆发后,查理一世于1649年被处决,英格兰建立共和国,无双宫同其它皇家宫殿一同被国会没收并卖至私人手中。随着王室于1660年复辟,无双宫又归还给查理一世之妻,已是太后的亨利埃塔·玛丽亚,此时宫殿已严重失修[13]查理二世于1671年将其赠予其情妇芭芭拉·帕门尔,但后者一次也未去过无双宫。当时她因赌博而债台高筑,便于1682年指示拆除宫殿并将建筑材料变卖[14][15]。至18世纪末,无双宫的痕迹在地面上已荡然无存,而环绕宫殿的鹿园则改为公园。[16][13]

建筑[编辑]

在其存在的一个世纪间,无双宫被认为是英国诸多宫殿中最为精美的建筑,在当时的文献记录中有大量对无双宫的赞美之词流传[17]。随着其拆除,建筑仅存的断壁残垣也逐渐被掩埋;19世纪后,甚至连其具体位置都已不为人知[18],无双宫成为民间传说一般的存在[19]。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一次下水管道施工中,原卡丁顿村的教堂遗迹和墓葬被发现,无双宫才重见天日[20]。对无双宫遗迹的考古发掘于1959年夏季展开,吸引了共约75,000名民众前来围观[13]

无双宫长377英尺(115米),宽202英尺(62米),由两座庭院,内庭(Inner Court)和外庭(Outer Court)组成。与其他宫殿相比较,无双宫建筑偏小,与足球场大小相仿[4]。建筑高两层,大部分建筑材料为解散修道院后从拆毁的修道院建筑中回收的石材。内庭二层向里的一整圈墙面上都布设了以灰泥制作的雕塑,配以花卉图案,总长约900英尺(270米),高10至20英尺(3.0至6.1米)。这些繁复的装饰被认为正是无双宫能获得时人赞誉的原因。无双宫南面的塔楼上采用了古典柱式,是英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包含这一文艺复兴风格特色的建筑,但整体作为都铎式建筑,仍带有哥特式风格[13]。除去建筑本身的历史价值外,宫殿下方还留有卡丁顿村被拆除时余下的痕迹,为考证中世纪英国农村的生活状况提供了线索。无双宫遗址于1969年获英格兰历史遗产保护局列入在册古迹[3]

参见[编辑]

脚注[编辑]

注解[编辑]

  1. ^ 译名出自澎湃新闻文艺复兴时期的水彩画:达·芬奇的地图和大英珍藏的丢勒》(存档)。由于百慕大有英语名称相同的岛屿在《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中音译楠萨奇岛,本宫殿或可译为楠萨奇宫

引用[编辑]

  1. ^ Summerson 1993,第33页.
  2. ^ Scarisbrick 1997,第501-505页.
  3. ^ 3.0 3.1 Historic England 1998.
  4. ^ 4.0 4.1 4.2 Glanville 1969.
  5. ^ Summerson 1993,第33-34页.
  6. ^ Dent 1981,第36-37页.
  7. ^ Dent 1981,第32页.
  8. ^ Colvin 1982,第179-180页.
  9. ^ Dent 1981,第136-137页.
  10. ^ Scarisbrick 1997,第506页.
  11. ^ Biddle 2005,第54页.
  12. ^ Dent 1981,第172-174页.
  13. ^ 13.0 13.1 13.2 13.3 Biddle 1961.
  14. ^ Dent 1981,第207-211页.
  15. ^ Colvin 1982,第205页.
  16. ^ Dent 1981,第225-226页.
  17. ^ Dent 1981,第54-71页.
  18. ^ Dent 1981,第230-233页.
  19. ^ Dent 1981,第15页.
  20. ^ Dent 1981,第237页.

参考文献[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