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伦洛区
岷伦洛区 | |
---|---|
中国城牌坊 | |
绰号:唐人街 | |
坐标:14°36′00″N 120°58′01″E / 14.6°N 120.96694°E | |
国家 | 菲律宾 |
区域 | 马尼拉大都会 |
城市 | 马尼拉 |
菲律宾众议院选区 | 马尼拉第三选区 |
面积 | |
• 总计 | 0.66 平方公里(0.26 平方英里) |
人口(2007年) | |
• 总计 | 12,100人 |
• 密度 | 18,333人/平方公里(46,538人/平方英里) |
岷伦洛(英语:Binondo,闽南语白话字:Bîn-lûn-lo̍h),亦称宾南杜,是位于菲律宾国马尼拉市内的一个区域,主要居住着菲律宾华人。它是全世界最早的华埠或唐人街,始建于1594年。[1]该区是历史上西班牙殖民者允许的常来人和他们的妻子、混合血种的后代,以及麦士蒂索人等人的居住地。同样地,一个临近王城区的叫八连(Parían)的地方,又是西班牙人首次限制中国移民活动的区域。他们允许常来人(即当时的中国移民)住在八连,因为这里处在王城区的火力范围内,统治者觉得他们能在这里防止华人劳工的任何抗争。
岷伦洛区与王城区中间隔着一条巴石河,这里拥有代表性的小型中国城,并被视作当地的“中国城”。该区是所有由菲律宾华商经营的各种类型的商业与贸易的中心。从华人在大西洋的历史活动来看,岷伦洛区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就已在1521年成为华商人的商贸中心。
岷伦洛区还被视为麦士蒂索人社区的历史中心;该区有名的居民包括菲国的第一位殉道者李乐伦教士。
词源
[编辑]岷伦洛(Binondo)一词源自旧时他加禄语的“Binondoc”(现代正字法:“Binundók),意思是“多山的”,指的即是此地最初时多山的地形。
历史
[编辑]岷伦洛建于1594年,是西班牙人为转信天主教的中国福建移民(西班牙人称之“常来人”,即“Sangley”,闽南语白话字:siông-lâi)创建的永久居留地。它与西班牙人住的有城墙护卫的王城区相对而立。最初,该区是为了取代接近王城区的八连区(华人在这里受人限制)。西班牙人将岷伦洛的一块地授给一群中国商贾和工匠,并给予他们免税和有限自治的权利。
后来,西班牙道明会的神父将岷伦洛设为教区,并使很多住民信奉天主教。岷伦洛很快成为中菲混血人的社区:崇信基督公教的福建华人移民与当地妇女结婚生子,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了。这主要是因为华人移民中缺少女性,以及西班牙官方驱逐和杀害不信教的中国人的政策。
1603年,该地爆发了一场由富裕中国教徒领导的起义。后来,起义被西班牙和当地的联合军镇压了。随后,超过两万名华人惨遭杀害。这场起义发生在三名中国明朝政府代表(他们公开声称来此地寻找“金山”)访菲之时。这个奇怪的声明使西班牙人以为中国正在酝酿侵略计划。当时,本地中国人的数量超过了西班牙人,比例达到二十比一;另外,西班牙当局担心他们会加入侵略势力。[2] 屠杀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为了商业利益,淡化了此事。1605年,一名福建官员写了一封信给西班牙当局,称那些参加起义的华人不值得朝廷去保护,该信将他们描述成“先祖坟堷的弃民”。[3]
在英国人的短期占领马尼拉之时(1762年至1764年),岷伦洛在数次场合中被轰炸,导致一些建筑损毁。许多西班牙人、麦士蒂索人、华人和当地人被杀害并被无差别地投入牢狱。[4]
岷伦洛成为马尼拉少数族裔及混血人种的主要商业和金融中心。在西班牙殖民统治期间,他们在此区建了许多运河,有的运河进入巴石河。在那些于岷伦洛教堂(Binondo Church)结婚的人中,有一位叫安德烈·滂尼发秀(1895年结婚)的人,后来成了菲律宾革命运动的一位英雄。
二战前,岷伦洛是银行业和商业社区的中心,这里拥有来自英美各国的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组织。这些银行多数位于伊斯古遝(Escolta)街,使此街在过去被称作“菲律宾的华尔街”。
战后,为了新的发展,大多数商业活动向新区马加智转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金融危机期间,这里被戏称为“岷伦洛中央银行”,因为当地的华商人从事美元黑市贸易活动,他们往往能够操控比索和美元的汇率。因其丰厚的历史积淀及商业意义,岷伦洛区被认为是菲国最具价值的土地之一。
旅游景点
[编辑]相关参见
[编辑]参考文献
[编辑]- ^ Raitisoja, Geni " Chinatown Manila: Oldest in the world", Tradio86.com, July 8, 2006, accessed March 19, 2011.
- ^ Chi Tien, Liu. Hua-ch’iao tui-yu Fei-lu-pin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the Philippines). Manila. 1955: 37–41.
- ^ MacNair, H.F. The Relation of China to her Nationals Abroad. 1923: 30.
- ^ Backhouse, Thomas. The Secretary at War to Mr. Secretary Conway. London: British Library. 1765: v.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