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须鱲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台灣馬口魚
须鱲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i
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科: 鲴科 Xenocyprididae
属: 须鱲属 Candidia
种:
须鱲 C. barbata
二名法
Candidia barbata
Regan, 1908[1]
异名
  • Zacco barbatus
    Regan, 1908
  • Opsariichthys barbatus
    Regan, 1908

须鱲学名Candidia barbata),又称台湾须鱲台湾纵纹鱲台湾马口鱼,俗名一枝花、憨仔鱼、山鲢仔[5],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鲴科的其中一,最早由T.Regan在日月潭发现,原本学名为Candidia barbata,后来才并入鱲属(Zacco) [1][2],为辐鳍鱼纲鲤形目鲤科的其中一种。

分布

[编辑]

本鱼广泛分布于台湾西部各个溪流中上游,而后因为人为引进,台湾东部溪流也有它的踪迹,为特有种

特征

[编辑]

本鱼体侧扁,具一对细小红色短触须。鱼体灰褐色,腹部白,特征是体侧中央具一明显的黑色宽纵带。尾鳍叉形,成熟雄鱼吻部与臀鳍具明显的追星[3][4],腹鳍和胸鳍𬶏鲜红色(婚姻色);雌鱼颜色较淡。一般认为追星与婚姻色是马口鱼吸引异性用的性征,但也有学者认为马口鱼的追星是用于攻击,追星与红色的体色是为了警告其他个体不要与其竞争交配权[3]。两性只体型差异显著,雄性之最大体长可达24cm,雌性可达18cm[5],平均体长为10~15cm。

生态与习性

[编辑]

本鱼为初级淡水鱼,因为其可存活的水温范围广(5℃~36℃) [4],一年四季、从高山到平地均可见其活动,对于台湾各地不同气候与地形的之有良好的适应力[4]。游泳与躲藏能力佳,善跳跃,喜爱在浅滩、岩石密布、水底未被泥沙淤积及底质石砾较小的水域活动。需含氧高。性贪食杂食性偏肉食,以水生昆虫环节动物藻类、有机碎屑等为食[3]。

饲养与繁殖

[编辑]

本鱼的人工饲养难度不大,他们对水温的要求低,但需要注重水质的维护。水中酸碱值过低或过高时容易导致鱼只死亡(致死酸碱值分别是pH≦4,pH≧10) [4],其中,通常亚硝酸是造成水质恶化的主要元凶[4]。本鱼对于水中含氧量的要求高(耗氧量为 0.588mgO2/gw/h) [4],人工饲养必须使用马达打气,或是使用过滤系统制造水流。

本鱼为“多次产卵”鱼种,生殖季较长(通常为3-12月,夏季为高峰) [3];生殖季节雌鱼卵巢内有成熟程度不同的卵,每次交配只产下成熟卵,待其他未成熟卵达到成熟的程度在做下一次交配及产卵。只要在人工环境中模拟溪流生态环境,就可以让种鱼自然繁衍。

经济利用

[编辑]

食用鱼,油炸或红烧皆宜,也可做为观赏鱼。

参考文献

[编辑]
  1.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须鱲.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4-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魚類圖鑑. 远流出版社. 2003年. 
  • 台湾鱼类数据库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行政院农委会特有生物保育中心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曾晴贤(1986). 台湾的淡水鱼类(页198). 台湾省政府教育厅自然科学教育丛书。[1]
  • 曾晴贤(1990). 台湾淡水鱼(1). 台湾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手册. 农委会。[2]
  • 颜俊雄, 吕光洋, 陈永树, & 郑振宽. (1995). 哈盆溪台湾马口鱼 (Zacco barbata) 之生殖生态. 师大生物学报 . [3]
  • 熊文俊(1999). 台湾马口鱼繁养殖及环境生物学研究. 国立台湾大学博士论文.[4]
  • 纵横鱼虾贝类网. 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渔业署. [5]
  • 浅谈台湾马口鱼水族缸的养繁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