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号航空母舰
鳳翔 ほうしょう | |
---|---|
概观 | |
舰种 | 航空母舰 |
制造厂 | 浅野造船鹤见造船厂[1] 横须贺海军工厂[1] |
下订 | 1918年[2](大正7年) “八六舰队”计划 |
动工 | 1920年12月16日[3][4] |
下水 | 1921年11月13日[5][4] |
服役 | 1922年12月27日[6][4] |
退役 | 1946年6月 |
结局 | 1946年8月开始解体 1947年5月解体结束 |
除籍 | 1945年10月5日[7] |
技术数据 | |
标准排水量 | 7,470英吨(7,590公吨)[4] |
满载排水量 | 9,494英吨(9,646公吨)[8] 1938年3月;10,797英吨(10,970公吨)[9] |
全长 | 168.25米[8] 含飞行甲板179.5米[10] 180.8米(1944年) [11] |
全宽 | 17.893米(水线宽度)[8] 18.898米[1] |
型深 | 12.649米(从舰体甲板开始计算)[8] 17.15米(从飞行甲板开始计算)[8] |
吃水 | 6.172米[8] 5.3米(1947年)[10] |
燃料 | 重油2700吨、煤炭940吨(新造)[1] 重油2,657.1英吨[12] |
锅炉 | 8座吕号舰本式锅炉
|
动力 | 帕森斯式蒸汽轮机两具,双轴推进 |
功率 | 30,000匹马力 |
最高速度 | 25节 |
续航距离 | 10,000浬/14节[13][2] 8,000浬/15节 10000海里/11节(1947年数据)[10] |
乘员 | 550人 |
侦搜系统 | 零式水下听音机(被动式声纳)[14] |
武器装备 |
|
舰载机 |
凤翔号航空母舰是大日本帝国海军设计建造的航空母舰,日本第二艘使用该名的军舰,且为世界上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母(同时期英国竞技神号航空母舰虽先起工但完工入列较“凤翔”晚)。技术上则透过英籍顾问威廉·福布斯-森皮尔爵士率领的代表团等人自英国提供。[18]
概述
[编辑]凤翔号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基于海军支援舰的舰体专门设计,于1919年开始建造的航空母舰。
日本帝国海军首度使用航空兵协助战斗始于1914年青岛战役,当时若宫号水上飞机母舰搭载的水上飞机操作效率受到严重的气候干扰,在1915年与1916年的演习中历任若宫号的舰长均一再提及海上气候干扰水上飞机操作效率的问题,并再三建议海军要有一种可以让飞机以普通起落架起降的船只。
凤翔号建造预算规划在1918年(大正七年)“八六舰队”编列[19],1918年3月22日第40次帝国议会通过造舰方案,首年拨款12万日圆。本舰在造舰计划中以特务舰名义增建(暂定舰名为“第七号特务船”)[20])水上飞机母舰,因此初期规划舰名为“龙飞”,同期造舰案还有一艘姊妹舰,规划舰名“翔鹤”。由于舰政本部对于“理想的飞机操作军舰”没有成熟见解,因此设计进度缓慢,只能要求日本驻英军事观察团提供更多观察资料。驻英国的日本海军武官们多度观察探访几艘英国当时用现役舰改造的航空军舰,包括坎帕尼亚号航空母舰、1918年4月改造的狂怒号航空母舰和1918年9月完工的百眼巨人号航空母舰。凤翔号在开工前多次改变设计,原定的姊妹舰也被取消。水上飞机母舰设计在1919年4月被否决,最终设计定案建造拥有全通甲板的航空母舰,更名为“凤翔”[20],并采纳英国经验决定其极速为25节[21],船只基础设计在1919年12月完成,正式设计直到1920年才定稿。
与凤翔号同时期建造的航舰,还有英国皇家海军在1918年初开工的竞技神号航空母舰,虽然竞技神号于1919年下水,但因为新技术验证及建造顺位等诸多因素拖累到建造进度。反倒是缺乏技术且较晚动工的日本在森皮尔顾问团(Sempill Mission)的协助下引进英国当时的航舰建造经验,三菱重工还协助海军雇用英国皇家空军退役将官传授舰上降落技术,因此采用成熟技术的凤翔号在1922年底便竣工,故一般被认为是第一艘完工服役的标准航空母舰。
设计特征
[编辑]由于“凤翔”是日本设计建造的第一艘航空母舰,因此很多设计都存有浓重的实验性风格。舰体采无装甲设计。在全通式飞行甲板的右侧建有舰岛,其上则安装了指示14厘米舰炮所需的测距仪,其后方还装有回收水上飞机的起重吊杆。三个烟囱设在右舷,可向外侧倾倒,以免影响飞机起降作业。另外飞行甲板起飞段向下倾斜5度帮助飞机起飞时加速缩减起飞距离。不过这些可动组件运作时不免影响到飞行甲板稳定状态,日本海军在凤翔号上安装了美国史派里公司(当时日本称须式)所制造的Anti-rolling gyro[22]来进一步改善航行稳定性。虽然一开始日方认为此技术不可靠,但在美方技术指导下逐渐掌握使用诀窍。
凤翔号的动力则是向英国采购的帕森斯式蒸汽轮机与日本国产的吕号舰本式水管锅炉。锅炉操作温度138摄氏度,操作压力每平方公分18.3公斤(1,790 千帕斯卡; 260磅力每平方英寸)。8座锅炉中有4座专烧重油,4座油煤混烧。在1922年11月30日的海试中曾有输出31,117马力的记录,并录得26.66海里航速。同时相较一般军舰来说凤翔号有大量吨位用于装载燃料,因此具有同吨位军舰少有的优秀续航能力。不过,后来海军发现油煤混烧锅炉不适合后勤运作,在1926至1928年间陆续将其更换为重油锅炉。船只供电仰赖4部输出的蒸汽涡轮发电机、1部柴油发电机。所有发电机单机额定功率均为105kw,5台机组总输出功率525kw。
航空设施部分,凤翔号没有采用全通式机库设计。机库分为前后两块,前后升降机也只能连结各自机库。前机库只有一层,用于停放较小型的战斗机。内部尺寸为67.2 x 9.5米 ,前升降机尺寸为10.35 x 7.86米。后机库则为双层设计,专门安置6架较大的攻击机与6架预备机。两层机库内部尺寸不同,一层为16.5 x 14米,二层为29.4 x12米。后升降机尺寸为13.71 x 6.34米。受机库设计的局限,载机能力相当不足,这点在日后并无进行全面修正。据1936年担任舰长的草鹿龙之介回忆,他担任凤翔号舰长时该舰没有设计航空燃油的专用油槽,舰载机需要的航空汽油都装在汽油桶储存在机库。因此凤翔号上全面禁烟,也不允许乘员持有或使用火种[23]。
由于当时航空母舰普遍被视为“载机巡洋舰”,因此在舰体的四周装备了4门5500吨级轻巡洋舰使用的14公分单装舰炮用于对舰射击。前侧舰炮射界约有150度、后侧只有120度。防空武装则是在后升降机两侧各装设一门76.2毫米高射炮。当时的凤翔号因为优先考虑船体稳定性,所有火炮设计时都是缩在飞行甲板内,未考虑火网发扬的问题。
凤翔号完工初,有些设计等到试航后发现不太实用,还会造成操作安全问题,因此多次进厂改造。在1924年6月6日至8月20日在横须贺海军工厂入坞期间拆除了岛式舰桥与倾斜起飞段甲板。新舰桥设置在前机库靠舰艏端两侧,并加强船体各部强度。原本在舰岛指挥的航空管制人员则移到舰艏甲板右舷设立的外延平台指挥,高射炮则移到飞行甲板两侧。1931年凤翔号的英式纵向拦截索更换为日本自行研发的萱场式横向拦截索[24]。
服役纪录
[编辑]凤翔号的舰体并不是由海军工厂负责,而是由民间浅野财阀浅野财阀所属,位于横滨的浅野造船所承包。浅野造船所是浅野财阀瞄准战争景气在1917年创设,原先主要建造大型商船。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海外军需业务急遽萎缩,因此回头争取政府采购计划,加上邻近横须贺海军工厂,因此海军在考量成本的想法下将船舰发包给民间厂商。1920年3月30日浅野造船厂正式取得凤翔号兴建合约,1920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1921年11月13日船体下水,随即拖入横须贺海军工厂进行舣装。在舾装过程中,横须贺海军工厂仍需要向浅野造船厂借调300位职工协助军舰建造。
由于横须贺海军工厂的200吨吊车在当时优先供陆奥号战舰建造工程使用,因此在同个海军工厂的凤翔号舣装工程在1922年初被多度耽搁。直至4月才完成锅炉安装、5月完成武备安装。年中受华盛顿海军条约影响,海军为保留陆奥号,将大部分力量用于其建造工程上。因此本舰建造工程被再度耽搁,直到10月下旬才大致完工。11月开始进行海试,11月20日至12月5日完成防摇摆陀螺装置的验收测试,1922年12月27日,凤翔号正式完工成军。
凤翔号在1922年底成军后并未立即进行飞行测试,而是继续开发相关的航空降落设备,在1923年2月安装第一批新型航空设备,紧接着就是实践。1923年2月22日,由三菱公司雇用的英国试飞员驾驶一〇式舰上战斗机首度降落在凤翔号。后来他驾驶同型机在2月24日、26日再度完成降落任务,降落风速在30-35节之间。
从第三阶段测试开始由日本飞行员执行任务,除了在3月首度着舰成功的吉良俊一上尉,更多接受英国顾问团讲习的日本飞行员开始在凤翔号上接受环境更为严格的航舰训练。
1924年6月6日至8月20日,凤翔号返回横须贺海军工厂实施改装工程。根据风洞测试结果,是次改装拆除了舰岛与起重机。航行舰桥则移至飞行甲板下方的140毫米舰炮后方两侧。这种设计对操舰造成许多困难,但除此外无更优方案,只能将就使用。从9月1日到11月15日,凤翔号与第一舰队各舰进行多舰种合作测试。1924年11月15日,凤翔号被编入第一舰队。
1925年3月10日至7月2日,凤翔号再度进行航空作业设备改装。在前升降机后方增设液压驱动的可升降防撞拦截网,避免降落时未成功减速的战机与甲板上其它飞机相撞,甚至冲入机库。拦截网可在三秒内立起。[25]1920年代的凤翔号虽然作为航空母舰服役,但大部分时间点并没有战备任务,大部分时间都在测试各种航舰需要的辅助设备,包括降落拦截设施、辅助降落照明设施等。根据本舰的运用经验,海军还制定了航舰作业规范。这一阶段的测试约于1928年告一段落。
1928年4月1日起,凤翔号与赤城号航空母舰被编入第一航空战队,同时将原本配发的一〇式舰战更换成三式舰上战斗机。在此期间进行第二阶段测试。包括在1929年3月27日增设夜间辅助降落照明设施,1930年2月4日至11月6日将原本输出功率55匹马力的前升降机电梯马达更换为100匹马力的新型号,以及在1931年3月7日至11月15日测试新型拦截索设计。1928年日本在引进法国设计的横向拦截索设计后,同时也在自行设计类似设备,这项设备起初是由萱场制造所研发,后由日本吴海军工厂研制,在1928年到1931年间,凤翔号至少测试过3种横向拦截索,[26][27]这些测试经验为后续航舰的建造提供重要参考。
1932年一二八事变时,本舰编入帝国海军第三舰队,在1月29日驶向上海。1932年2月1日开抵上海为登陆日军提供掩护。
1932年2月5日,凤翔号出动5架战机,分别为平林长元上尉带领的2架一三式舰上攻击机、所茂八郎率领的3架三式舰上战斗机。日军称该日有4架国民革命军空军所属沃特V-65C与其机队交战,并成功击伤1架,但中华民国方面并无此记录。随着日军战斗进展,凤翔号的舰载机队转移到陆上的公大机场,并继续对对江浙一带的国军机场进行攻击。
1932年2月26日,由凤翔号的6架战斗机掩护加贺号9架攻击机对中国战场实施攻击,在钱塘江上空被国民革命军空军飞行员石邦藩、赵甫明所驾驶的2架战机拦截,结果国军两架战机均遭日机击伤且在降落时坠毁。中方称击坠日军1架攻击机,但未被日军承认。第三舰队在1932年3月3日停火时仍常驻东海。第一航空战队要到3月17日才自中国开回日本本土,3月20日返国后换装九O式舰上战斗机和八九式舰上攻击机。
在1935年9月26日的第四舰队事件中,在此舰队中的本舰飞行甲板与舰艏被风浪打击损坏。1935年11月22日至1936年3月31日入坞维修,将飞行甲板长度缩短至165.25米、强化舰艏飞行甲板支撑结构与机库的纵向结构;并将采用铰链结构的可动式烟囱更改为略向下倾斜的固定型烟囱,减重约60吨[28];且拆除机库内的航空燃油库与甲板起重机,拆除原先的7.7毫米对空机枪以更大口径的93式13毫米机枪代替;接受改装后的凤翔号增装了726吨的压舱物,在满载状态时(11,443吨)定倾中心高度为1.11米,公试状态(10,707吨,装载2/3燃油弹药)的定倾中心高度为0.93米。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海军即组成第三舰队开赴华中增援;由第二航空战队抽调凤翔号、一航战抽调加贺号编入第三舰队,两艘航舰上共搭载了84架战机(27架九O舰战、26架舰攻、31架舰爆)。第三舰队在7月16日抵达上海,8月初凤翔号曾短暂返国,8月13号才返回上海,因此错过淞沪会战初期的空战。8月16日起,凤翔号所属九二式舰上攻撃机队加入日军作战行动,试图轰炸国军空军运作的机场,但因天气恶劣未达成任务。8月18日,凤翔号舰载机支援日军地面部队、8月19日轰炸杭州机场,声称摧毁一座弹药库;8月25日,凤翔号所属的3架九O式舰上战斗机声称拦截到2架马丁139WC,并击坠1架[29],然而该日国军并无马丁机战损纪录,击坠纪录很可能为日军误植。
凤翔号在9月1日离开上海,返回日本补给。在9月2日至9月5日间在佐世保短暂休整,随即开往华南一带,在9月25日起与龙骧号航空母舰一同对广东地区的国民革命军实施打击任务,直到10月3日至5日返回上海短暂停留,10月17日转移所有舰载机给龙骧号后返回日本。
凤翔号在1937年12月1日编入预备舰队。1938年起扩大飞机升降机,该工程直到1939年初才完工。改装后的前升降机尺寸为12.8 x 8.5米,后升降机尺寸为13.7 x 7米,使凤翔号可操作1930年代后半服役的九六式舰上战斗机与九六式舰上攻击机,到1939年8月前凤翔号仍作为训练这些战机的母舰运用,1940年11月改装时为考量船体复原性将三年式高射炮更换为九六式25毫米高射机炮,并再度延长飞行甲板。复役后的凤翔号在1940年11月15日编入第三航空战队(司令官角田觉治),母港由横须贺改至吴港。同战队舰艇有龙骧号航空母舰和羽风、秋风、太刀风号驱逐舰。由于飞行甲板长度不足,加上升降机等基础设备限制,日本海军在1940年12月的评估中认定凤翔号已经不适合操作像是零式舰载战斗机等新型战机,顶多只能做为舰载机转降平台,这也让日后凤翔号的运用大幅受限,这时候的凤翔号只操作九六舰攻与九六舰战,实际上已退居二线。
虽然三航战主力舰艇多为二线舰,但在开战前很快就被抽调出其中拥有较好的战力的舰艇。龙骧号隔年抽调给新成立的第四航空战队,缺额由刚完工的瑞凤号航空母舰补上,驱逐舰也换成三日月号驱逐舰与夕风号驱逐舰。虽然在1940年9月12日军令部颁布的“昭和17年度海军战时编制”中,凤翔号未来将被编入由本舰与3艘秋月级驱逐舰组成的第25驱逐队(秋月、照月、初月)[30]和2艘改装航空母舰组成的第七航空战队,母港为吴港[31]。但是这个改编计划并未实施。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编辑]- 1941-1942年
1941年12月日本对美开战时,凤翔号舰载机中已经没有战斗机,只剩下起降操作性良好的九六式舰上攻击机,为战舰舰队进行反潜侦巡[32],这时候的凤翔号飞行员技术仍受肯定[33]。偷袭珍珠港时,三航战与第一舰队的战舰一同自濑户内海出发,为战舰部队护航。12月10日凤翔因回收舰载机偏离航向,与护卫驱逐舰3艘一同脱离编队并失联,[34]待重新取得联系已身处距主力舰队500海里的小笠原群岛,[34]一度在海军本部引发“凤翔遭美军潜艇击沉”的恐慌。
1942年2月,日本据守的马绍尔群岛受到美国海军航空母舰攻击,[35]帝国海军开始担心日本本土遭到美军攻击,因此在2月8日夜间将部分舰队重编为警戒舰队,指挥官高须四郎中将。[36]三航战被编入警戒舰队中。[36]1942年3月12日,军令部认为有美军航母来袭征兆,命令警戒舰队从丰后水道出发开赴小笠原群岛搜索。[37]不过舰队并没发现美军踪迹,因此在3月15日返国并在伊势湾待命。[37]1942年4月1日,三航战解散,全部舰艇编入第一舰队[38]。1942年4月18日杜立德空袭后曾在1942年4月18日下午3时出航试图追击撤退的美军航母,[39]但这项作战在4月20日19时30时许被中止,[40]4月22日凤翔号返回本土待命。
1942年5月29日,日军发动中途岛海战,当时凤翔号仍作为反潜掩护用的航舰跟随于战舰舰队,[41][42]当时凤翔号编制机型有9架九六舰战(2架备用)、6架九六舰攻(2架备用)[43]。为战舰舰队提供聊胜于无的空中掩护,在会战中受创的日军航空母舰空拍图均为凤翔号上的舰载机拍摄[44]。在一航战遭击沉后,九六舰攻利用其良好的低速操控性,多次为落水者空投医疗物资[45]。当舰队撤退时,凤翔号舰载机在6月3日还为迷航的川内号轻巡洋舰提供导航[46],战舰舰队回港后,搭乘大和号赴前线的联合舰队参谋长宇垣缠在纪录中也称“凤翔号以少量的舰载机在恶劣天候下仍克尽其职,值得赞许”。(凤翔は少数飞行机を以て悪天候と闘ひ克く其任务を达成せり共に赏赞すべきなり)[47]
中途岛海战结束后,6月14日凤翔号返回柱岛泊地。在6月20日卸下所有九六舰攻,编入第一舰队;7月20日,凤翔号转隶第三舰队,作为训练航舰。主要行动区域就只在吴港与濑户内海之间,战败之前再也没有出过濑户内海[48],同年10月20日正式编入第三舰队。由于当时本舰基本上只进行训练任务,当时凤翔号舰长还自嘲自己的职务变成了幼稚园保母[48]。
- 1943年
1943年1月15日与龙凤号航空母舰一同编入第五十航空战队,继续作为训练用途。训练内容主要包括降落训练在内的舰载机部队的飞行训练以及作为潜舰及鱼雷机训练的靶标。1944年1月,第五十航空战队被解散,凤翔号和夕风号驱逐舰以及鹿屋海军航空队、筑城海军航空队被编入1943年7月1日新创的第五十一航空战队(训练战队),负责海航各科目的完整训练,并随即投入第十二航空队实际运用。而第五十一航空战队并不被列入联合舰队编制中[49]。换言之,从1944年后凤翔号在档案上就不在现役舰艇之内。
- 1944年
虽然凤翔号在1942年后没有固定编制机,但为了当年开始服役的“天山”、“彗星”等新型舰攻的适应训练,凤翔号在1944年3月27日至4月26日再度入坞改造。
1944年的改造主要为飞行甲板与设备的强化,船身略微加宽至10米,飞行甲板再度延长6米,飞行甲板宽度增加到22.7米、舰艉甲板宽度也增加到14米,同时安装新的拦截网与拦截索,因此本舰继续增重。升降机和机库因为极少使用因而并未改造。为了平衡舰体配重,拆除了所有14公分单装炮,增设多组25毫米对空机炮。同年9月凤翔号还进行过一次与性能无关的短暂改装─为协助东宝拍摄战争电影‘雷击队出击’鼓舞士气,舰上曾搭起道具舰桥,在片中扮演敌(美)军的航舰。
由于飞行甲板被过度延长,本舰舰体重心又被提高。而且日本轻型航舰的舰桥均设在飞行甲板下方,飞行甲板向前延长意味着前方视野受阻更为严重。这些缺陷导致第二次大改装后的凤翔号适航性下降,只在风浪较小的濑户内海进行训练任务,且只能限制在良好天候航行。一方面是避免因重心过高而翻船,二来是防止因航行视野受限而遭遇不测。但美军将战火延烧到日本本土时仍受到多次攻击。
- 1945年
1945年3月19日在吴港靠泊时遭受美军58特遣舰队(TF 58)所属舰载机攻击,飞行甲板被3发炸弹命中,炸出了4个直径最大达1米的破洞,并造成6人死亡。由于舰上缺乏可燃物,因此没有发生火灾,飞行甲板的损害也很快被修好。日军在4月10日将凤翔号列入第三预备舰。原计划要将她转移到其他港口,但是最后因为缺乏燃料等因素并未施行,而是与其它联合舰队战舰一同成为浮动炮台。6月10日,凤翔号列为第四预备舰,舰上只留半数乘员。7月5日,凤翔号漆上迷彩伪装,与龙凤号航空母舰一同靠泊;7月24日在吴港空袭中舰体又受损,因此将其拖往其它泊地的计划遭到推延,是次空袭带来的损害在15天内就维修完毕。在8月时,吴港靠泊的航舰中,还可以航行的只剩“葛城”与本舰。
在日本战败时,盟军到9月接收日本各地设施时发现停泊在吴港的此舰是唯一一艘没有受损的日军航空母舰。本舰随即与“鹿岛”号一同作为复员运输舰自海外接运被遣返回国的士兵与侨民。当时凤翔号编制操作人数为41位军官、369位士兵。1945年10月至11月间凤翔号自沃特杰环礁载回700人,贾卢伊特环礁载回311人,埃内韦塔克环礁运回数人(数据不详),并将遣返人员安置在浦贺港。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凤翔号在1945年12月再度接受改装,切除过长的飞行甲板,并将机库改装以载运更多乘客。之后开往韦瓦克与中国大陆接回被遣返军民。据统计,从战败后到次年8月间凤翔号共运回约4万军民返日。1946年8月31日,本舰正式除役,并开往位于大阪的日立造船樱岛工厂拆解,在同处解体者还有日本帝国海军最后一艘建造服役的航母“葛城”号。1947年5月1日解体工程结束。
舰历大事记
[编辑]- 1919年(大正8年)10月21日 - 假称船名第七号特务船之特务船凤翔命名[20]。
- 1920年(大正9年)4月1日 - 海军特务舰艇分类标准改定,废止特务船类别,改称特务舰凤翔
- 1920年(大正8年)12月16日 - 浅野造船厂开工。
- 1921年(大正10年)11月13日 - 凤翔号下水。拖往横须贺海军工厂实施舣装。
- 1922年(大正11年)12月27日 - 竣工。
- 1923年(大正12年)2月22日 - 前英国皇家空军上尉、王牌飞行员威廉·兰斯洛特·乔丹驾驶飞机在凤翔号上成功着舰,获得1万5千日圆奖金。
- 1923年(大正12年)3月5日-吉良俊一上尉成功驾机在凤翔号上着舰,为第一位成功驾驶飞机降落在航舰上的日本人。吉良上尉因此受海军大臣加藤友三郎的表彰。
- 1924年 - 实施改装作业。
- 1925年(大正14年) - 编入联合舰队。
- 1928年(昭和3年) - 编入第一航空战队。
- 1932年(昭和7年)2月 - 第一航空战队参加一二八事件,凤翔号舰载机击落中华民国空军战机。
- 1935年(昭和10年)9月 - 因第四舰队事件,凤翔号舰桥与飞行甲板前段受损。
- 1937年(昭和12年)8月 - 凤翔号参与第二次上海事件
- 1937年(昭和12年)12月 - 凤翔号返国,编入予备舰,实施舰体改装工程。
- 1940年(昭和15年) - 纳编现役,编入第三航空战队。
- 1942年(昭和17年)6月 - 参加中途岛海战,该战役后返国,改编练习空母。
- 1945年 - 10月5日 除籍,担任复员舰。为保障航行安全拆除部分飞行甲板。
- 1946年 - 8月31日 解体开始。
- 1947年 - 5月1日 解体结束。
历代舰长(上校职缺)
[编辑]舣装军官
[编辑]- 丰岛二郎 :1921年11月13日 -
舰长
[编辑]- 丰岛二郎:1922年12月27日 -
- 福与平三郎:1923年4月1日 -
- 海津良太郎:1923年12月1日 -
- 小林省三郎:1925年4月15日 -
- 河村仪一郎:1926年11月1日 -
- 北川清:1927年12月1日 -
- 原五郎:1928年12月10日 -
- 和田秀穗:1929年11月30日 -
- 近藤英次郎:1930年12月1日 -
- 堀江六郎:1931年11月14日 -
- 三并贞三:1932年12月1日 -
- 竹田六吉:1933年10月20日 -
- 山县正乡:1934年11月15日 -
- 寺田幸吉:1935年6月12日 -
- 酒卷宗孝:1935年11月15日 -
- 草鹿龙之介:1936年11月16日 -
- 城岛高次:1937年10月16日 -
- 原田觉:1939年11月15日 -
- (兼任)杉本丑卫:1940年8月20日 -
- 菊池朝三:1940年11月1日 -
- 梅谷薰 :1941年9月15日 -
- 山口文次郎:1942年8月1日 -
- 服部胜二:1942年11月25日 -
- 贝冢武男:1943年7月5日 -
- 松浦义:1943年12月18日 -
- 国府田清:1944年3月1日 -
- 室田勇次郎:1944年7月6日 -
- 大须贺秀一:1945年3月5日 - 5月1日
- 金冈国三:1945年9月20日 -
参考
[编辑]- ^ 1.0 1.1 1.2 1.3 #戦史丛书海军军戦备(1)付表第二その一 “大正十二年三月调舰艇要目等一覧表 その一 军舰”。
- ^ 2.0 2.1 #日本航空母舰史p.8。
- ^ #军舰凤鹏翔制造一件 (1)画像28による。横厂工第一五号ノ一一七“特○○起工ノ件 株式会社○○○○○ヘ委托制造中ノ特务○凤翔ハ左记时日ニ于テ龙骨据付○了セリ 大正九年十二月十六日午后三时半 右报告ス”。
- ^ 4.0 4.1 4.2 4.3 #舰船要目公表范囲(昭和12年12月1日)
- ^ #军舰凤鹏翔制造一件 (2)画像10。
- ^ #军舰凤鹏翔制造一件 (2)画像44。
- ^ #写真日本の军舰第3巻p.27、落合康夫“航空母舰‘凤翔’行动年表”。
- ^ 8.0 8.1 8.2 8.3 8.4 8.5 #海军造船技术概要p.230。
- ^ #戦史丛书海军军戦备(1)付表第四その一 “昭和十三年三月调舰艇要目等一覧表 その一 军舰、駆逐舰”。
- ^ 10.0 10.1 10.2 #凤翔引渡目录画像1。
- ^ #日本の航空母舰p.134。
- ^ #凤翔引渡目录画像2。
- ^ #日本空母物语pp.442-443。
- ^ #凤翔引渡目录画像11。
- ^ #海军舰艇史3p.330、“航空母舰、水上机母舰、潜水母舰、水雷母舰要目”。
- ^ #日本海军の航空母舰p.142、“巻末资料:航空母舰関系 飞行机定数”。
- ^ 17.0 17.1 #日本の航空母舰パーフェクトガイドpp.180-193、“月别・海军外戦部队飞行机定数”古峰文三/编。
- ^ Paul Elston. The Fall of Singapore: The Great Betrayal. BBC2.
- ^ Milanovich, pp. 10–11; Evans and Peattie, p. 180
- ^ 20.0 20.1 20.2 大正8年10月21日付 达第174号。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 レファレンスコード C12070076200 で阅覧可能。
- ^ Milanovich, pp. 9, 11
- ^ Milanovich, p. 15
- ^ ‘一海军士官の半生记’264页
- ^ ‘军舰メカ3 日本の空母’、p.93。
- ^ Milanovich, pp. 17, 21; Peattie, p. 53
- ^ Milanovich, pp. 20–21
- ^ Watts, p. 169; Evans and Peattie, p. 315; Parshall and Tully, p. 7; Peattie, p. 229.
- ^ ‘军舰メカ3 日本の空母’、p.59。
- ^ 秦郁彦、Yasuho, pp. 17–18
- ^ #昭和17年度帝国海军戦时编制・駆逐队他p.1‘佐世保|第二十五驱逐队|《秋月》《照月》《初月》|(戦时编制ニ依ル所属)第七航空戦队’
- ^ #昭和17年度帝国海军戦时编制p.5‘第七航空戦队|凤翔、《第二十五驱逐队》|特设航空母舰二|横须贺佐世保(特设舰船部队ノ所管镇守府)|呉(集合地)’
- ^ #空母机动部队(2010)244-245页
- ^ #空母机动部队(2010)247页‘古き舰に练达の乘组员达’
- ^ 34.0 34.1 #戦藻录(1968)44-45页
- ^ 本土方面海军作戦74页‘米机动部队マーシャル诸岛来袭’
- ^ 36.0 36.1 本土方面海军作戦75页‘警戒部队の编成’
- ^ 37.0 37.1 本土方面海军作戦76-77页‘十七年三、四月の状况成’
- ^ 戦史丛书ミッドウェー海戦137页‘参考’
- ^ 本土方面海军作戦91-92页‘舰艇による捜索’
- ^ 本土方面海军作戦94-95页‘対米机动部队作戦の集结’
- ^ #S1706三水戦日志p.22‘(ロ)任务编制配备 本月当初M.I A.L作戦开始期ニ于テ3sd 24dg(凉风、山风欠)及27dg(有明欠)ヲ并セ指挥シ主力部队水雷戦队トシテ主力部队直卫トナル’
- ^ #ミッドウエー海戦日志(1)p.3‘联合舰队编制表(六月一日现在)’
- ^ 戦史丛书ミッドウェー海戦192页‘主力部队搭载机数’
- ^ #空母机动部队(2010)253页
- ^ #波涛と流云と青春と386页
- ^ #戦藻录(1968)124页
- ^ #戦藻录(1968)150页
- ^ 48.0 48.1 #空母机动部队(2010)254页
- ^ #戦史丛书海军戦备(2)466页‘二 第五十一航空戦队’
- ^ #海军舰艇史3p.13。
- ^ #海军舰艇史3p.15。
- ^ #海军舰艇史3p.27。
- ^ #海军舰艇史3p.33。
参考文献
[编辑]- 近代デジタルライブラリ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国立国会図书馆
- アジア历史资料センター(公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防卫省防卫研究所)
- 昭和12年12月1日現在10版内令提要追録第3号原稿/ 巻1追録/第6類機密保護. Ref. C13071974300.
- 昭和17年度 帝国海軍戦時編制(内示案) 昭和16.9.12/ 昭和17年度帝国海軍戦時編制/附表. Ref. C14121196200.
- 昭和17年度 帝国海軍戦時編制(内示案) 昭和16.9.12/ 昭和17年度戦時駆逐隊・潜水隊・水雷隊・掃海隊・驅潛隊・通信隊・航空隊編制予定表 昭和17年度警備隊・防備隊附属艦艇及防備機関編制予定表 昭和17年度戦時艦船飛行機搭載予定表/第1表〜第9表. Ref. C14121196500.
- 昭和16年12月1日〜昭和17年6月連合艦隊戦時日誌戦闘詳報(2). Ref. C08030017900.
- 昭和16年12月1日〜昭和16年12月31日 呉鎮守府戦時日誌(1). Ref. C08030323300.
- 昭和16年12月1日〜昭和16年12月31日 呉鎮守府戦時日誌(2). Ref. C08030323400.
- 昭和16年12月1日〜昭和17年6月31日 呉防備戦隊戦時日誌(1). Ref. C08030365600.
- 昭和17年6月1日〜昭和17年6月30日 ミッドウエー海戦戦時日誌戦闘詳報(1). Ref. C08030040400.
- 昭和17年6月1日〜昭和19年6月30日 あ号作戦戦時日誌戦闘詳報(4). Ref. C08030040100.(自昭和十七年六月一日至昭和十七年六月三十日 第三水雷戦队戦时日志作戦及一般ノ部)
- 第50航空戦隊戦時日誌 自昭和18年1月15日至昭和18年1月31日/1.経過. Ref. C13120188600.
- 第50航空戦隊戦時日誌 自昭和18年3月1日至昭和18年3月31日/1.経過. Ref. C13120190200.
- 第50航空戦隊戦時日誌 自昭和18年3月1日至昭和18年3月31日/3.令達報告等. Ref. C13120190400.
- 第50航空戦隊戦時日誌 自昭和18年4月1日至昭和18年4月30日/1.経過. Ref. C13120191100.
- 第50航空戦隊戦時日誌 自昭和18年5月1日至昭和18年5月31日/1.経過. Ref. C13120191900.
- 第50航空戦隊戦時日誌 自昭和18年5月1日至昭和18年5月31日/3.令達報告等. Ref. C13120192100.
- 昭和20年7月1日〜昭和20年7月31日 軍艦龍鳳戦時日誌. Ref. C08030584100.
- 艦艇特務艦艇籍一覧表. Ref. C08011233600.
- 昭和22年10月5日 引渡目録 航空母艦 鳳翔. Ref. C08011342700.
- 軍艦鳳鵬翔製造一件 (1). Ref. C08050443400.
- 軍艦鳳鵬翔製造一件 (2). Ref. C08050443500.
- 草鹿龙之介《一海军士官の半生记》(光和堂、1973年)
- “丸”杂志编辑部 编《写真 日本の军舰 第3卷 空母I》(光人社、1989年) ISBN 978-4-7698-0453-6
- パイロンズオフィス 编《空母名鉴 1914‐1998》(コーエー出版、1998年) ISBN 978-4-87719-605-9
- 长谷川藤一《军舰メカニズム図鉴 日本の航空母舰》(グランプリ出版、1997年) ISBN 978-4-87687-184-1
- 中川 务“空母凤翔の回想 その生诞80周年を记念して”
- 海人社《世界の舰船》2002年12月号 No.604 p152~p157
- Milanovich, Kathrin (2008). "Hôshô: The First Aircraft Carrier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In Jordan, John. Warship 2008. London: Conway. ISBN 978-1-84486-062-3.
- 秦郁彦、Yasuho, Izawa (1989). Japanese Naval Aces and Fighter Units in World War II .Gorham, Don Cyril (translator).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ISBN 978-0-87021-315-1 .
相关条目
[编辑]- 大日本帝国海军舰艇列表
- 联合舰队
- 凤翔 (炮舰) - 初代
- 第一航空战队
外部链接
[编辑]- WW2DB: 凤翔号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