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俄利根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俄立根
俄利根
俄利根

俄利根古希腊语Ὠριγένης Ōrigénēs拉丁语Origenes Adamantius,185年—254年),或译奥利金奥利振,生于亚历山大港,卒于该撒利亚,是基督教希腊教父的代表人物之一,更是亚历山太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为神学家哲学家。在神学上,他采用希腊哲学的概念,提出“永恒受生”的概念来解说圣父圣子关系,对基督教影响至今。他的著作对基督教神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但是他的数项神学主张被在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中被定为异端,因此包括天主教会东方正教会皆未将他列为圣人。

生平

[编辑]

公元185年前后,俄利根在埃及亚历山大港出生。他受过良好教育,通晓希腊文学。可是,他的父亲莱昂尼德斯还嫌不够,要他用功学习圣经。俄利根17岁的时候,罗马皇帝颁布法令,禁止人改变宗教信仰,违者依法惩处。俄利根的父亲因改信基督教而锒铛入狱。年轻的俄利根有一股锐气,誓要跟父亲共患难,宁可把生命豁出去,也不低头。他的母亲为免儿子离家出事,把他的衣服藏起来。俄利根写信恳求父亲说:“千万不要为我们放弃信仰。”莱昂尼德斯站稳立场,英勇就义。幸好俄利根学识丰富,他教授希腊文学,挣钱养活母亲和六个弟弟。

据早期教会历史学家优西比乌记载, 俄利根依据马太福音19章12节而阉割了自己. 许多著名历史学家,比如Peter Brown和William Placher也认为优西比乌的记载难以驳倒.

罗马皇帝一心要制止基督教传播开去。法令的矛头不仅指向学生,也对准导师。基督教导师为了保全性命,无不逃离亚历山大。非基督徒只好向年轻的俄利根寻求圣经指引。俄利根相信天主的旨意是要他讲授教理,他欣然接受这个任务。俄利根有不少门生都以死殉教,有些还没完成神学教育就捐弃生命了。门生出庭受审也好,身陷囹圄也好,行将处决也好,俄利根总是冒着生命危险,公开给他们打气。公元4世纪的历史家优西比乌报导,门生被押往刑场的时候,俄利根“勇敢无畏地向他们送飞吻致意”。

俄利根触犯众怒。不信基督的人,许多都责怪俄利根唆使他们的朋友改变信仰,要俄利根对朋友之死承担罪责。他多次遭到暴徒袭击,险些在虎口丧命。为了逃避追捕,他到处漂泊,可从没有停止过讲授教理。他无私无畏,全心全意教人,使亚历山大主教德米特里对他另眼相看。约于公元202年归信基督教。他开始研究哲学[1]亚历山大的革利免的学生,十八岁时已奉主教底米丢之命接续革利免任职亚历山大港教理学院院长,之后曾迁往巴勒斯坦的该撒利亚居住过一段时间。

俄利根在亚历山大任职期间亦曾出外四处旅行,大约在230年—231年到希腊及巴勒斯坦,当时他还不是圣职人员,但他个性开朗并交游广阔,开始与巴勒斯坦的主教们彼此熟识起来,主教们为便于俄利根四处讲道方便起见,于是在该撒利亚将他按立为长老。但此举却引来亚历山大港的主教底米丢的嫉妒,而将俄利根驱逐出境,且革除了他的圣职。[2]

这一次的革职,对他来说他所在意的不是失去职务,而是自己会因此灵性沈沦。他努力与恶念抗争,在这段时间他继续他的文字工作,完成了一本灵修小册《论祈祷》(233/234年)。在公元230年因此被迫移居巴勒斯坦的该撒利亚。他游历各处,到处反驳异端邪说和犹太教。在罗马皇帝德修进行大迫害期间,传说在其受监禁期间,因手脚被绑在木械上几天不能伸缩,终受伤过重,于254年死于推罗。

对圣经的贡献

[编辑]

重要著作

[编辑]

俄氏以字面解释马太福音19章12节“因为有人生来是阉人,也有被人阉的,并有为天国的缘故自阉的;这话谁能领受,就可领受。”而自阉,主张过极端禁欲生活。虽然是亚历山太人,但他却熟知希伯来文。俄利根崭露头角,成了著名的学者和作家,著作等身。根据优西比乌的统计后发现俄氏的著作竟高达2000部,可看出俄氏神学的素养甚高。其中包括了:《诗篇选释》(Selecta in Psalmi)、一部护教大典《反驳克理索》(Against Celsus,拉丁文为Contra Celsum),而克理索为西元第二世纪后期的希腊柏拉图主义哲学家,曾写过一些反对基督教的文章;另外其神学论著作中亦提出《论基要教理》(de Principiis),此著作中对于基督教信仰中的基要真理有进一步的阐释及说明;此外并编定了《六文本合参》(Hexapla),俄氏把六种不同的旧约版本并列比较其异同。[3]

其中,他编纂的《六文本合参》,由50册构成的巨制,是《希伯来语经卷》各种文本的合参。俄利根把《六文本合参》分六栏对照排列,包括:

  1. 希伯来语及阿拉米语文本;
  2. 希伯来语及阿拉米语文本的希腊语音译本;
  3. 阿奎拉希腊语译本;
  4. 西马库斯希腊语译本;
  5. 希腊语《七十士译本》,俄利根修订了这部译本,尽量使译文跟希伯来语文本相符;
  6. 迪奥多蒂翁希腊语译本。

圣经学者约翰·霍特认为:“《七十士译本》有多段经文不是引起误解,就是叫读者感到困惑。俄利根希望这套文本合参能启发希腊语读者的思考,让他们看出经文的含意。”

接合哲学解释圣经

[编辑]

公元3世纪,宗教一片混乱。这大大左右了俄利根对讲解圣经的看法。教会传布的道理因地而异,各不相同。

俄利根接受了部分的异端主张,还说成是使徒所教导的。他觉得什么问题都可以自由探索。当时俄利根有不少门生都受哲学问题困扰。他们苦苦思索,还是找不到满意的答案。为了帮助年轻的门生理出个头绪来,俄利根钻研不同派系的哲学思想。他立意要解开门生的思想疙瘩。

俄利根认为圣经和哲学并行不悖,侧重用寓意释经法,鼓励门徒自由探索各派系哲学思想。他认为经文寓意深刻,解释不能拘泥于字面意义。

俄利根指出,以色列人为耶和华的殿制造器皿,所用的金子其实来自埃及。他拿这个事例做比喻,支持用希腊哲学讲解基督教教义的做法。他说:“从埃及带走的东西,对以色列的儿女很管用。希伯来人有天主的指引,晓得把埃及人不珍惜的东西用来崇拜天主。”俄利根鼓励门生“从希腊哲学中选取合适的课题,作为研究基督教的入门课”。

在《论原理》里,俄利根形容耶稣是“独生子,是产生的,却没有起始”。他进一步说:“独生子的产生是超越时间、无始无终的。……他不是因为得到生命的气息才成为圣子,也不是圣父以分割及离异而产生的,而是藉天主的本质产生出来。”

对后世的影响

[编辑]

他编纂的《六文本合参》保留了上帝名字的四个希伯来字母(YHWH)。由此可证实,早期的基督徒不但知道,而且也使用上帝的名字——雅威。俄利根把圣经主张跟希腊哲学搀杂在一起,认为基督的“产生是超越时间、无始无终的”,这个主张成了三位一体道理的基石。

随着罗马教会兴起,亚历山大教会提出的教义遭受攻击,俄利根的许多主张也被认定是异端。公元5世纪一位名叫狄奥菲鲁斯的教长却提醒:“俄利根的作品犹如繁花盛放的一片绿茵。我看见美丽的鲜花,就会摘下来;带刺的,就会避开,像避开蜜蜂的螫刺一样。”《最初三世纪的教会》评论:“[俄利根鼓吹的]哲学思想,深入人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除去的。”“浅显易明的基督教信仰受到侵蚀,错谬源源不绝地渗进教会的主张。”[4]

哲学与思想

[编辑]

在基督教历史上,俄利根的的思想影响了当时的基督教。虽然他是具争议性的人物,但其神学思想影响之深远是无可置疑的。俄利根运用当时流行的新柏拉图主义来阐述基督教神学教义。例如,俄利根是第一个用“永远受生”来解说父与子的关系。《教义史》指出:“俄利根说“道”(指圣子)有自己的位格,也与父同永,乃是由于父神永恒的旨意而生。”俄利根提出的“与父同永”,使三位一体教义有了一个神学基础。虽然如此,俄利根仍认为“子是小于父的”。“俄利根不单是认为子在世时是次于圣父,就是在本质上看来也是次于圣父的。故有时又称子为第二位神。”俄利根对三位一体的解释,与现今三位一体解释是不同的。除此主张外,他接受柏拉图哲学观点,认为灵魂是因堕落而降低为;在他教导中指出所有的灵都是被造并平等的,但因为自由意志的缘故使得有些灵因而堕落,成为鬼魔或囚于肉身之中;当然也有可能因运用良善的自由意志而成为天使。在最后审判之前,这样的循环是可能不断持续进行的。直到审判来临所有的万物包含魔鬼都将被拯救。[5]

俄利根所编订的《六文本合参》是早期基督教的伟大著作。他认为《圣经》的经文有三层意义:字面意义、道德意义和寓意,所以他很注重“隐喻法”和“预表学”的解经法。另外一部主要著作是《教义大纲》,此著作有系统地叙述基督教的基本教义,如:上帝基督圣灵灵魂、创世、自由意志和圣经。

俄利根的神学思想发展为俄利根主义,后来引起极大的辩论。教父亚他那修巴西流亚流派异端都以他的思想为依据。在公元543年第一次君士坦丁堡会议被判为异端,到了公元553年的第二次君士坦丁堡公会议中,俄利根主义再一次被定为异端。纵然如此,俄利根的思想对接下来的神学思想之发展深具影响力。

后世教会对俄利根的批评

[编辑]

一位学者指出,俄利根“随意阐释经文,使不符合圣经的神学理论看似有圣经根据。他自称比别人格外热心讲解圣经,自以为对经文所作的阐释准确可靠”[来源请求]

主要作品

[编辑]
  • 《教义大纲》
  • 《驳克里索》
  • 《六文本合参》
  • 《对殉道的劝勉》
  • 《祷告》
  • 《论首要原理》

注释

[编辑]
  1. ^ 基督教会史 华尔克著
  2. ^ 华尔克,《基督教会史》,谢受灵、赵毅之译(香港:基督教文艺出版社,2005),129。
  3. ^ 卢龙光、曹伟彤、周永健等,《基督教圣经与神学词典》,(香港:汉语圣经协会有限公司,2003),395。
  4. ^ 参考 The Church of the First Three Centuries
  5. ^ 比尔·奥斯丁,《基督教发展史》,马杰伟、许建人(香港:种子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81。

参考文献

[编辑]

翻译相关著作

[编辑]
  • The Commentary of Origen On S. John's Gospel, the text revised and with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and indices, A. E. Brooke (2 volu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896): Volume 1, Volume 2
  • Contra Celsum, trans Henry Chadwick,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5)
  • On First Principles, trans GW Butterworth, (Gloucester, MA: Peter Smith, 1973)
  • Origen: An Exhortation to Martyrdom; Prayer; First Principles, book IV; Prologue to the Commentary on the Song of Songs; Homily XXVII on Numbers, trans R Greer, Classics of Western Spirituality, (1979)
  • Origen: Homilies on Genesis and Exodus, trans RE Heine, FC 71, (1982)
  • Origen: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Books 1-10, trans RE Heine, FC 80, (1989)
  • Treatise on the Passover and Dialogue of Origen with Heraclides and his Fellow Bishops On the Father, the Son and the Soul, trans Robert Daly, ACW 54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92)
  • Origen: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according to John, Books 13-32, trans RE Heine, FC 89, (1993)
  • The Commentaries on Origen and Jerome on St Paul's Epistle to the Ephesians, RE Heine, OECS, (Oxford: OUP, 2002)
  •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Books 1-5, 2001, Thomas P. Scheck, trans., The Fathers of the Church series, Volume 103,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ISBN 978-0-8132-0103-0 ISBN 978-0-8132-0103-0 [1]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Commentary on the Epistle to the Romans Books 6-10 (Fathers of the Church), 2002, The Fathers of the Church, Thomas P. Scheck, trans., Volume 104, 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 Press, ISBN 978-0-8132-0104-7 ISBN 978-0-8132-0104-7 [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On Prayer' in Tertullian, Cyprian and Origen, ‘’On the Lord’s Prayer’’, trans and annotated by Alistair Stewart-Sykes, (Crestwood, NY: St Vladimir’s Seminary Press, 2004), pp111–214
翻译在线提供

延伸阅读

[编辑]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