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中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中縣
台中县
Taichung County
 中华民国
1945年—2010年

坐标:24°15′15″N 120°43′24″E / 24.254277777778°N 120.72327777778°E / 24.254277777778; 120.72327777778
首府
面积 
• 2010年11月
2,051.4712平方千米(792.0775平方英里)
人口 
• 2010年11月
1565499
历史
政府
台中县县长 
• 1951-1954
首任:林鹤年
• 2001-2010
末任:黄仲生
历史 
• 成立
1945年11月26日
• 废除
2010年12月25日
行政分区3市、5镇、13乡(含1山地乡)
前身
继承
台中州
台中市
彰化县
南投县
今属于 中华民国台中市

台中县中华民国已废止的行政区,位于中台湾台中都会区内,以人口计曾为台湾第三大,下辖3513,县政府设于丰原市。2009年6月23日,行政院核准“台中县市合并改制直辖市案”,于2010年12月25日升格台中市

地理

[编辑]

台中县位于台湾中部,北与苗栗县新竹县接壤、南临彰化县南投县、东方与宜兰县花莲县相邻,西临台湾海峡,中央包围着原台中市

台中县东半部为雪山山脉南端,为大甲溪流域上游;中央包括台中市为台中盆地,盆地以西为纵向的大肚台地,俗称大肚山;大肚山以西则为沿海的平原。

境内河川主要皆由东向西,流入台湾海峡。主要河川由北而南有:

  • 大安溪-溪流一部分做为与苗栗县的界河。
  • 大甲溪-全流域皆在县内,流经本县中央偏北。
  • 乌溪(大肚溪)-为本县与彰化县、南投县界河,主溪流以北各支流散布于本县及台中市内。

历史

[编辑]

行政区划历史

[编辑]

早期为道卡斯族拍瀑拉族巴宰族洪雅族等台湾平埔族群泰雅族部落定居于此。17世纪,巴布拉族与巴布萨族、巴则海族、洪雅族、道卡斯族已成立大肚王国[1][2]

明郑时期郑经继位之后,隶属天兴州康熙22年(1683年),施琅攻下台湾,次年设台湾府,将天兴州改为诸罗县(今嘉义至基隆)。雍正元年间,设立彰化县(今云林至台中)。1887年,台湾建省之后改为台湾县

日治时期,1895年8月改为台湾民政支部。1896年台中县设立(今之台中县市、彰化县南投县)。1901年改县为。1920年,改为台中州;下设台中彰化两市及大屯丰原东势大甲彰化员林北斗南投新高能高竹山等十一郡五十七街庄。州设州厅,郡市设郡市役所,街庄设街庄役场,分层办理地方事务。

1945年战后,中华民国接收台湾后设台中县,县治设于员林,原辖台中、彰化两市,改为省辖市,大屯等十一郡改设区署,街庄改设乡镇,并将南屯西屯北屯三乡,改隶于台中市。1950年10月25日,台湾的行政区由8县9市重新划分为16县5市,原台中县、彰化市合并划分为台中、彰化、南投三县,彰化市改为县辖市,在新的区划尘埃落定之前,丰原镇清水镇曾爆发县治之争,双方人马纷纷发动连署,向当时的台湾省参议会陈情丰原与清水之争,延续到第一届台中县县长选举。丰原镇镇长陈水潭与清水镇镇长蔡卯生再次杠上,后来演变成台中县的红派与黑派之争。台中县县治最终改设于丰原镇。

1976年3月1日,丰原镇改制为丰原市。1993年11月1日,大里乡改制为大里市。1996年8月1日,太平乡改制为太平市。2010年,台中县与台中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台中县走入历史。

台中县政府历史

[编辑]
  • 1945年中华民国政府接收台湾后,台中州政府改为台中县政府。短暂的与台中市政府合署使用台中州厅厅舍后,县政府旋即迁至员林国小校舍办公。
  • 1950年台中县与彰化市辖区合并划分为之台中、彰化、南投三县,台中县政府迁至丰原镇中山路瑞穗国小校舍办公。[3]:2-3
  • 1976年县政府迁入同一街区面向中兴路的新建大楼(今台中市政府卫生局址)办公。[3]:5-7
  • 1996年县政府再迁往位于阳明街的新建大楼(今台中市政府阳明大楼)办公。
  • 2010年,台中县与台中市合并升格为直辖市后,原县政府址改为阳明大楼(台中市政府的第二办公大楼)。

县歌

[编辑]

作曲:林鹤年
作词:张达修
大哉台中,大哉台中,
天然形胜,灵秀所钟。
八仙三耸、三溪流瀜,
回环利泽永无穷;
气候和,物产丰,衣食足,
礼义崇,人文蔚起,忠勇威风,
缅怀逢甲,效法成功,
中流砥柱,居省要冲,
努力奋斗积健为雄,
是中兴基地,是建国前锋。
扬我中华民族之光荣,进世界于大同。
大哉台中,大哉台中,大哉台中。

政治

[编辑]

历任县长

[编辑]

实施地方自治前

[编辑]
任次 姓名 就任时间 卸任时间 备注
1 刘存忠 1945年11月26日 1946年12月12日 首任
2 宋增榘 1946年12月12日 1948年2月
3 龚覆端 1948年2月 1949年1月
4 于國楨 1949年1月 1950年10月
5 冯世欣 1950年10月 1951年6月1日

实施地方自治后

[编辑]
任次 肖像 姓名
(生–卒)
在任时间 党籍 届次 备注
1 林鹤年
(1914–1994)
1951年6月1日 1954年6月2日 无党籍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 首位民选县长。
台中红派始祖。
2 陈水潭
(1897–1956)
1954年6月2日 1956年2月14日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 任内逝世。
台中黑派始祖。
代理 张维光 1956年2月15日 1956年4月15日 台湾省政府委员代理。
3 廖五湖 1956年4月16日 1957年6月2日 补选上任。
4 林鹤年
(1914–1994)
1957年6月2日 1960年6月2日 3
5 何金生 1960年6月2日 1964年6月2日 4 县长任期由三年延长为四年。
6 林鹤年
(1914–1994)
1964年6月2日 1968年6月2日 5 首位三度当选的县长。
7 王子癸 1968年6月2日 1973年2月1日 6 为合并选举延长任期。
8 陈孟铃
(1934–2009)
1973年2月1日 1977年12月20日 7
1977年12月20日 1981年12月20日 8 首位连任成功的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籍县长。
9 陈庚金
(1939–)
1981年12月20日 1985年12月20日 9
1985年12月20日 1989年12月20日 10
10 廖了以
(1947–)
1989年12月20日 1993年12月20日 11
1993年12月20日 1997年12月20日 12
11 廖永来
(1956–)
1997年12月20日 2001年12月19日 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 13 首位民主进步党 民主进步党籍县长。
12 黄仲生
(1942–)
2001年12月20日 2005年12月20日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14
2005年12月20日 2010年12月25日 15 末任,因与台中市合并改制直辖市而延任。

县府组织

[编辑]

最终的县政府组织为:

    • 一级单位
  • 民政处
  • 财政处
  • 教育处
  • 建设处
  • 工务处
  • 农业处
  • 社会处
  • 劳工处
  • 新闻处
  • 法制处
  • 行政处
  • 交通旅游处
  • 计划处
  • 资讯处
  • 人事处
  • 主计处
  • 政风处
    • 一级机关
  • 警察局
  • 消防局
  • 卫生局
  • 环境保护局
  • 文化局
  • 地方税务局

行政区划

[编辑]
台中县行政区划
台 中 市
潭子乡
大雅乡
神冈乡
后里乡
丰原市
石冈乡
新社乡
东势镇
和平乡
大安乡
大甲镇
外埔乡
清水镇
梧栖镇
沙鹿镇
龙井乡
大肚乡
乌日乡
大里市
太平市
雾峰乡
苗栗县
新竹县
宜兰县
花莲县
南投县
彰化县

历史年表

[编辑]

传统分区

[编辑]

由于台中市大肚山使台中县形成三块明显分隔的区域,因此习惯上分为山(山线)、海(海线)、屯(屯区)三个区域。三个区域扣除和平乡面积特大但人口特稀,其余三地面积及人口数量皆差异不大,各约莫50万人口,形成位居中央的台中市100万人口的卫星城镇

山线范围:

包括台中市以北、大肚山以东的范围,由于区内地形及文化上有明显落差,自新社河阶以东的区域可再区分为山城地区[4],包含东势镇、石冈乡、新社乡及和平乡。而台中盆地北缘与后里台地,包括丰原市、潭子乡、大雅乡、神冈乡及后里乡,则为普遍代表的山线地区。

海线范围:

大肚台地以西至海岸的地带,包括大甲镇、大安乡、外埔乡、清水镇、沙鹿镇、梧栖镇、龙井乡及大肚乡等八乡镇。

屯区范围:

位于台中市东南侧的四个乡市。由于紧邻台中市区,因此与之互动比山线或海线频繁,并且在都市扩张下市区人口大量迁入,发展及规划与台中市关联度相当紧密,都市化程度也较山线及海线为高。包括大里市、太平市、雾峰乡及乌日乡。

交通

[编辑]

铁路

[编辑]
台湾高铁台中站
台中清泉岗机场航站大厦

高速铁路(台湾高铁

[编辑]

高速公路

[编辑]

注:国道一号与国道三号的左右是按照地理位置编排。

教育

[编辑]

大专院校

[编辑]

高中职

[编辑]

太平市

大里市

雾峰乡

乌日乡

丰原市

后里乡

东势镇

新社乡

潭子乡

大雅乡

沙鹿镇

梧栖镇

清水镇

大甲镇

观光与文化

[编辑]
古迹文物
旧泰安车站

内政部二级古迹

内政部三级古迹

国定古迹

文化机构

旅游景点

文学

[编辑]
文学史及其相关论述

目前为止,有杨翠《台中县文学发展史》、陈玉满等多人合著的《台中县文学发展史:田野调查报告书》、陈明台《台中市文学史初编》。硕博士论文方面,有:苏玉筑〈当代台湾“大台中”书写─以中、彰、投四县市作家作品为探讨对象〉、郭贞兰〈台中县大屯区传说故事研究〉、刘肇中〈台中东势客家民间故事研究〉、赵雅玲〈大肚地区民间文学之研究〉、张宏诚〈台湾解严后县市文学奖研究(1987~2010)〉等。

民间文学的采编、出版
  • 林沉默著《新编台中县地方念谣:台湾囝仔歌》;县立文化中心编《台中县客语歌谣》;沙鹿镇公所制作《台中县闽南语歌谣专辑》;浦忠勇编、著《台湾邹族民间歌谣》。
基金会及文学社团

推广及赞助文学活动的基金会,有“郑顺娘文教公益基金会”。[5];全国性的文学团体有“台湾省文艺作家协会”、“台湾现代诗人协会”。

文学活动

台中县文化局在民国90年6月25日启用台中县“作家之屋”,该屋原是台中栎社诗人张丽俊的故居,被辟为“作家之屋”,除了古迹再利用、保存诗人的文物之外,还有保存台中县文学史料的作用。在刊物的编辑、出版方面,台中县立文化中心时期,以及五都改制以前的台中县文化局,持续发行《中县文献》、《中县文艺》。

姊妹县市

[编辑]

台中县至废除前曾缔结七个姐妹城市

统计

[编辑]
本籍别台中县人口 (1990年)[6]
排名 本籍 台中县人口 比率
1 台中县 870,605 67.7%
2 中国大陆各省市籍 103,836 8.1%
3 彰化县 59,900 4.7%
4 南投县 48,693 3.8%
5 台中市 35,433 2.8%
6 云林县 30,380 2.4%
7 苗栗县 24,270 1.9%
8 嘉义县 18,816 1.5%
9 台南县 16,040 1.2%
10 屏东县 12,912 1.0%
11 台北县 8,617 0.7%
12 高雄县 8,508 0.7%
13 台东县 6,690 0.5%
14 台北市 5,663 0.4%
15 桃园县 5,265 0.4%
16 花莲县 4,955 0.4%
17 新竹县 4,308 0.3%
18 宜兰县 4,098 0.3%
19 高雄市 3,617 0.3%
20 台南市 2,332 0.2%
21 澎湖县 2,321 0.2%
22 嘉义市 2,311 0.2%
23 基隆市 1,920 0.1%
24 金门县 1,847 0.1%
25 新竹市 960 0.1%
26 外国籍 570 0.0%
27 连江县 162 0.0%
总计 1,285,029 100.0%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大肚番王傳奇. 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研究所.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12). 
  2. ^ 李建霖. 臺灣原住民族文化歷史大辭典:大肚王國. 中华民国教育部 、中华民国原民会. [永久失效链接]
  3. ^ 3.0 3.1 张胜彦等 (编). 臺中縣志·卷三政事志·第一冊(行政篇、自治篇、役政篇). 台中县政府. 1989. 
  4. ^ 擬定臺中市區域計畫及研究規劃委託技術服務 (PDF). [2015-12-05].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5-12-08). 
  5. ^ 台湾文学馆出版《2007 台湾文学年鉴》的“文学活动基金会”名录。
  6. ^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编. 中華民國79年臺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報告. 台北市: 行政院户口普查处.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