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此条目疑似为广告或包含宣传性内容。 (2021年9月17日)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 |
---|---|
地址 | 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295号 |
邮政编码 | 200083 |
其它名称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School |
类型 | 中国教育部直属的具有外语专业性质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 |
隶属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创办日期 | 1963年 |
校长 | 杜越华 |
教师人数 | 约140 人 |
学生人数 | 约2000人 |
语言 | 中文 |
校训 | 自强 至诚 志远 (Self Improvement, Utmost Sincerity, Highest Aspirations) |
书记 | 李仁东 |
临时校区 | 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北路730号 |
学校网址 | www |
上海外国语学校,全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上外附中,曾名上海外国语学院附属中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具有外语专业性质的全日制寄宿制学校。[1][2] 现任校长杜越华。
2012年初,为配合1号楼、2号楼整体改建,本部临时搬迁,由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295号搬至上海市虹口区车站北路730号。另在上海市虹口区天宝路1115号设有东校。
在2013年美国华盛顿的中国研究中心(China Research Group)公布的中国高中260强排行榜中,上外附中列第8,为上海十所入选的中学中最高。[3][4]
历史
[编辑]上外附中建校于196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批创建的七所外国语学校之一。该校坐落在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295号,前身是位于上海市与宝山县(现宝山区)的一座苗圃。建校后一年,在苗圃所在地建立起最初的校舍。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发展成为今日占地33亩的校园。
1963~1966年是上外附中建校初期的一段光辉年代,涌现出许多优秀校友。如63级校友,现任国务委员杨洁篪,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王光亚,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崔天凯。1967年后,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冲击,学校一度陷入停滞状态。学生罢课、批斗教师等时有发生。校长刘葆宏女士于1967年被“定罪”,并送外地进行“劳动改造”,直至1971年才回到上海。在此期间学校几近废弃。1972年后,学校逐渐拨乱反正,走上发展正轨。
1993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钱其琛为将该校誉为“培养外语外交人才的摇篮”并题写于学校1号教学楼外墙上。近年来该校的许多毕业生考入国内顶尖高校,且有相当数量的优秀毕业生前往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著名高等学府深造。2009年,学校被国家汉办确定为汉推基地。
设施
[编辑]由于1号教学楼抗震安全性能缺陷、且设施陈旧,学校于2011年正式决定重建该楼(包括1号楼东辅楼,不包括与之相连的实验楼及艺术中心),以及修缮、改建2号楼以及连接两楼的空中走道。11月11日,学校首次于官方网站上发布《临时迁校告全校学生家长书》 [5],宣布此项决定。重建工期初步估计为2年。在此期间,除国际部、高三年级学生和教师仍留在主校区,学校其他年级师生均随校搬迁至位于原上海市北郊高级中学分部的车站北路730号的临时校区。
此前,学校已有两处建筑进行了非拆除的加固工程,分别是与1号教学楼相连的实验楼/艺术中心,以及篮球馆。
自2011学年第一学期开始,学校陆续展开迁址的各项准备工作,地下操场的一侧被临时用作仓库。彼时正值属同一系统的上海外国语大学第一实验学校进行修缮,因而学校3号教学楼更容纳了来自该校的一部分学生。为防范可能的拥挤意外,学校餐厅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以加快服务速度,并向部分年级学生供应盒式午餐以减轻餐厅拥挤。3号教学楼5层以上的窗口均安装了安全护栏,电梯运行也进行了规范。
2012年1月学期结束时,1号教学楼周边绿化按计划清除。由于临时校区交接工作,第二学期开学延迟至2月27日(高三、国际部学生除外)。受临时校区场地限制,学校暂停提供住宿服务。
从2015学年开始,在所有工程完工的情况下,所有学生搬回中山北一路校区。
校训、校徽、校歌
[编辑]上外附中的校训是“自强、至诚、志远”(Self Improvement, Utmost Sincerity, Highest Aspirations)。学校另有办学宗旨为“服务祖国发展,服务人类进步”。校训由前任校长吴友富题写,现镶于1号教学楼门厅内。
上外附中的校歌为《飞向远方》,由前校长吴友富作词,前乐队指挥郁肖邦作曲。其歌词激励学生“胸怀全中国”,并从母校“飞向远方”。
教学
[编辑]上外附中设7个年级(中预、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和高三),并开设国际部。除外语课程外,学校采用上海市统一教材。
文科类、外语
[编辑]外语教学是该校最大特色。学校常设6个主要语种: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另开展韩语的第二外语选修教学。其中俄语和西班牙语为隔年开班。每届开设3至4个英语班,1个小语种班(自2008年后调整为“双语班”)。班级人数一般在20~50人之间。
上外附中的外语课以小班(英语班约25人,小语种班约12人)形式进行。外语课时,英语班学生按学号奇偶分为2个小班、由两名老师分别授课,师生平日称为“A班、B班”。学期更迭时,A、B班教师互相交换。而小语种班学生则按德、法、日、西/俄,分为四个班级上课。其余课程时,仍按原有的40~50人班级上课,并采用中文教学,但时常辅以英文。
上外附中改变传统的翻译法和纯语法的教学方法,形成了一套注意训练学生语音、语调、听说领先的“启发式情景教学法”。此外,语文学科的“多读、多讲、多写”,政治学科的“卡片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及最近推行的“角色参与教学法”,在理科教学中重视“双基”、注意运算、逻辑思维、阅读参考书等能力的培养,推广电化教学,增加实验操作以增强动手能力,逐步试用英语上课等等。[6]
目前英语班初中采用《全国外国语学校系列教材——英语综合教程》作为主要读写教材,Look, Listen and Learn(L.G. Alexander)(亦称《3L》或《看听学》)作为语音教材;高中采用Look Ahead 3&4 (Andy Hopkins, Jon Naunton, Jocelyn Potter),为与高考接轨,辅以上海市统编的《新世纪英语》。
多年来学校坚持初一学生选修第二外语的教学方法。2008年以前,学校于每届学生中开设“小语种班”。小语种班自中预年级开始将各自语种作为主要外语进行教学。由初一起,学生陆续开始复学其第二外语——英语,惟课时较英语班少。2008年后,学校将“小语种班”更改为“双语班”,将英语和小语种摆在同等重要之位置,安排比英语班略多的课时,配备较好的师资力量进行教学。学生自中预年级(六年级)起即两门语言同时学习,且英语的教学水平应不逊于英语班学生。
理科类
[编辑]与上海市“四大名校”(复旦附中、上海中学、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交大附中)不同,上外附中不开设所谓“理科班”,只在高一、高二年级开设具有选修课性质的理科加强班,包括微积分、物理、化学、应用数学4科。
尽管如此,该校在理科竞赛方面仍颇有成绩。作为上海市为数不多的选拔学生组队参与HiMCM(非官方译名:美国中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几所学校之一,该校每年均有获得National Outstanding(为全球最高奖项)、Regional Outstanding、Meritorious等高级奖项[7]。每年二月,学校亦选拔少数同学参与MCM(非官方译名: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与大学生竞争建模奖项,成绩颇丰[8]。
2011年,上外附中派出代表队参与了美国Harvard-MIT Mathematics Tournament(HMMT)数学锦标赛,取得优异成绩[9]。物理、化学方面,近年来常有学生获得上海市与全国物理、化学竞赛奖项。虽然学校明确了以“文理并重,外语见长”为教学方针,但在学生中亦有少数对学校理科教学重视不足的批评声音。
创新实验班
[编辑]2010年,上海市教委下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10],自2010年9月起,上外附中开办“跨文化背景下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培育”创新实验班。2010期创新实验班试行国际金融和国际政治两大主题课程版块。[11]
创新实验班学生于高一年级学生中选拔,除完成国家基础课程外,实验班学生须于周六参与专业课程培训。目前,创新实验班约有60名学生。
六校联考(原十校联考)
[编辑]学校高三年级参加上海市六校联考(原十校联考)。
国际部
[编辑]该校国际部为非中国大陆籍适龄学生提供中学教育。学生学习汉语、英语、日语等语言课程,并可在多门课程中选择。国际部高中学生将根据今后攻读方向分为“中国大学班”、“日本大学班”、“美国大学班”。国际部位于4号教学楼。
国际部学生主体为日本籍学生。
目前,国际部学生中不乏持外籍却生长于中国的学生。为此国际部有专门的“国际部学生在本部跟班学习” 制度。学生须提交申请,汉语水平达到HSK主试卷初级合格,方有资格跟读。[12]跟读学生成绩经过折算后方记录。
招生、录取与直升
[编辑]上外附中初中部对外进行招生文化考试,每届约录取120至160名正式学生,另收取数百名学生进入其附属的“上外第一实验中学”。高中部理论上不经过中考对外招生,而是由该校和上外第一实验中学学生经过直升考试,择优录取。为保持生源,小语种班学生毋需经过直升考试便可直升高中部。
现行政策下,该校初中学生的去留由初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的直升考试决定;直升考试未达标准,即于第二学期参与中考,无法直升高中部。而上外第一实验中学学生则两项考试均需参加。升入高一后,获资格进入该校学习的原第一实验学校学生,新编为数个班级,亦有成绩优秀的学生加入原正式班级。2011年开始双语种班学生也需参加直升考试,外语成绩以英语成绩取40%和小语种成绩取60%计入总分。
校园文体活动
[编辑]大型主题活动
[编辑]上外附中每学期均有一次大型主题活动。一学年中的第一学期为“国际文化周”,第二学期为“民族魂活动周”,彰显“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主题。每遇大型主题活动,以学校德育处与团学联牵头,组织各项文娱活动,除高三学生外,全校学生亦“倾巢而出”,师生同乐。(国际文化周因在第一学期举办,故准备直升考试的初三年级不参加。)
一般来说,主题周各项活动于校历第二、三周即启动,一直延续到主题活动周末尾。每项活动的最后环节(如“决赛”)都在主题周内进行。主题周中每日下午最后一节课暂停,空余出活动时间。主题周的周五停课,上午进行剩余的各项活动赛事,以及各社团的展示活动、义卖,而下午则进行主题周的收官之作“闭幕式”。
国际文化周
[编辑]国际文化周活动于每学年第一学期期中(一般在期中考试前后,11月)举行,以学校“跨文化”氛围为主题。因此,除本部学生外,国际部学生也同时举办活动。
主要活动有[13]:
- 外语短剧汇演:全校
- 外语歌舞大赛:全校
- 外语合唱决赛:全校(初赛中获胜的队伍有资格参加决赛)
- 国际知识竞赛:全校
- 口译风采大赛:高中
- 英语演讲比赛:高中
- 国际之星环保主题英语竞赛:初中
- 初中单项活动(短剧、合唱初赛等)
- 德法日俄西单项活动(短剧、朗诵、电影配音、联欢等)
民族魂活动周
[编辑]民族魂活动周于每学年第二学期期中(4月)举行,以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与国际文化周遥相呼应,突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渊源的展现。
其他主题活动
[编辑]- 少先队“快乐节”活动
- 理科活动周
- 新年名家名品鉴赏活动
体育竞赛
[编辑]每学年,学校均会举行冠名“校长杯”的足球、篮球联赛。“校长杯”由高一、高二年级各班选派参赛队伍进行比赛,采用先分组后淘汰的赛制,最终决出两个年级的冠亚军。获得冠军被普遍认为是很高的班级荣誉。此外,于决赛赛事结束后,由学生票选出高一、高二年级最受欢迎的球员,进行两个年级之间的全明星赛,因其更高的观赏性而吸引众多观众。
每学期亦会举行传统的运动会活动,置于周五,并停课。运动会上进行传统的田径赛事,如短跑、接力、千米/八百米跑、拔河等。也时常进行教工拔河、接力、篮球比赛等教师赛事,通常会吸引众多学生前去加油助威。
学生会组织
[编辑]上外附中学生会组织为团学联,由高中一、二年级学生组成。初三年级直升考后,经由班级同学、班主任、年级组等联合评定推荐,以及正式面试后,方录取新一批实习成员。实习成员之实习期为录取之日起至团学联换届仪式。通过考核的实习成员在仪式后成为正式成员(高一)。目前,团学联各领导职位采用教师任命制,并正在进行民主选举的尝试。
团学联下设机构有:
- 秘书处:负责统领、协调团学联各部门的活动,以及对所有成员的考核工作。秘书处成员通常为五名,为一些部门的部长。
- 文体部:负责学校文艺、体育活动的筹备、开展工作。
- 广电部:负责学校广播系统的日常运转,通知的播报,以及广播节目的组织、播送。
- 文化部:负责学校文化类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活动等。
- 宣传部:负责大型活动的宣传工作。
- 社团部:统筹、管理、组织全校所有社团和社团活动。
- 自律部:负责学生、班级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校园卫生的检查和维持。
- 组织部:负责一切大型活动的场地、设备、后勤保障。
- 信息部:为所有活动提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技术支持。
- 实践部: 负责校园内志愿者活动以及各项活动现场秩序的维护。
- 维权部:一切听证会组织者。
- 少年部:负责少先队工作,以及新成员考核。
著名校友
[编辑]- 杨洁篪,1998年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2000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利坚合众国大使,2004年12月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2007年4月起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2013年起任国务委员。[14]。
- 王光亚,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前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特命全权大使,现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
- 崔天凯,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部长助理,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美国大使,历任驻日本大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等职。[15]
- 陈冲,著名华裔影星,代表作《小花》。
- 卫哲,先后担任过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翠丰集团亚洲的首席代表、百安居(中国)的首席财务官和首席执行官。[16]
历届校长、书记
[编辑]- 校长[17]:
- 1963年9月—1964年11月 (无正职校长)副校长 刘葆宏 陈纬
- 1964年11月—1970年8月 (无正职校长)副校长 刘葆宏 陈纬 宋玉奇
- 1970年8月—1978年4月 (无正职校长)副校长 刘葆宏 陈纬
- 1978年4月—1985年3月 刘葆宏
- 1985年3月—1988年5月 吴威玲
- 1988年5月—1994年9月 罗佩明
- 1994年9月—2004年9月 吴友富
- 2004年9月—2017年3月 崔德明
- 2017年3月-2020年7月 束定芳
- 2020年7月-至今 杜越华
- 书记:
- 1963年9月—1965年3月 陈纬
- 1965年3月—1970年8月 石岚
- 1970年8月—1974年5月 (不设书记)
- 1974年5月—1978年4月 任淑文
- 1978年4月—1980年1月 顾嘉骏
- 1980年1月—1985年3月 徐武偃
- 1985年3月—1990年7月 陈纬
- 1990年7月—1992年2月 罗佩明
- 1992年2月—1992年8月 余伟康
- 1992年8月—2000年12月 蒋振东
- 2000年12月—2009年9月 邢三多
- 2009年9月—2013年4月 崔德明
- 2013年4月-至今 方正明
社团
[编辑]- 学记团
- 青青草文学社
- 青志社(原根与芽)
- 上外附中模拟联合国协会
- SAGE赛智社团
- 拉丁语社
- Acadeca(USAD/USAP)
- JA学生公司
- JA商业竞赛
- 考古社
- 丹青墨笔社
- 诗社
- 极地社
- 义工社
- 音乐剧社
- 漫画社
- 电脑社
- 话剧社(现与云戏剧社合并)
- 电影社
- 管乐队
- 合唱团
- 钢琴组
- DIY社
- 街舞社
- 译研社(翻译研究社)
- 沪风社
- 趣闻社
- 绿茵社
- HIP-HOP社
- 摄影社
- 汉文化社(汉服与古典文学社)
- 心理社
- 辩论社
- DJ社
- Vocal社
- 志愿者联盟
- AI社
- 礼仪社
- 犹太文化社
- 建筑社
- 医疗情报站
- 数学工作室
- 物理工作室
- 化学工作室
- 生物工作室
- 信息工作室
- 机器人社
- 电影社
- 配音社
- 国际部ERC社
- 国际部信息宣传社
- 国际部健身社
- 国际部上海社
参考文献
[编辑]-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介. 上外附中官方网站. 2005-08-07 [201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8).
-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章程. 上外附中官方网站. 2010-06-21 [2013-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28).
本校全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简称:上外附中)。学校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管辖,同时接受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和上海外国语大学领导。
- ^ 2013 China's 260 Best High Schools. China Research Group. [2014-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 ^ 2013年中国260大最佳高中 上海10所高中上榜. 中国教育在线. 2013-10-24 [2014-01-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3).
- ^ 存档副本. [2012-02-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4)..
- ^ 上外附中介绍[永久失效链接].
- ^ HiMCM喜创佳绩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9-19
- ^ 2011MCM硕果累累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9-09
- ^ HMMT数学锦标赛获佳绩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3-04-24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开展“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的通知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9-09.
- ^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跨文化背景下国际型、复合型人才培育”2010创新实验班招生简章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9-15.
- ^ 国际部学生在本部跟班学习的管理办法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7-24.
- ^ 国际文化周新闻报道 Archive.is的存档,存档日期2012-09-12.
- ^ 新华网: 杨洁篪任外交部部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新华网:崔天凯、傅莹、翟隽任外交部副部长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周承副校长带队赴港接受校友卫哲募集百万捐款并成立上外香港校友会(筹)_毕业校友 > 最新资讯_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外国语大学官方网站. 2005-08-07 [2013-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05).
卫哲一席发言拉开帷幕。从家人与上外的缘分,到母校的情怀,从上外附中到大学
- ^ 官方网站:上外附中历届校领导一览表. [2010-1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4-24).